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作者: 刘霞 童建山摘要:只有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情境;兴趣;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12-001
一、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我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是这样导入的: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知之中,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这样的故事性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使他们整节课都兴趣盎然。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
三、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将游戏带入课堂,让课堂更加有声有色。有目的地组织游戏是给学生自我表现、体验自我价值的最佳方式。也是克服疲劳、活跃气氛的调味剂。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采用游戏方式,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一年级“9的加法”时,我给每一位学生一个数字让他们贴在自己的背上,告诉他们我们将要玩找朋友的游戏,就是看自己手中的数字和哪一位同学手中的数字相加和是“9”,那么这位同学就是自己的朋友。游戏一开始同学们都纷纷寻找自己的朋友,不一会儿大部分同学都找到了朋友,这时我发现有几位同学非常沮丧,呆呆地站在那儿,一问才知道他们没有找到朋友。游戏结束后,我趁热打铁问学生他们为什么没有找到朋友呀?同学们抢着说出了理由。
四、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6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五、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特别是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直观形象这一原则,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有充分的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的机会,以丰富深化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都有新鲜感。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若干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小组合作拼出不同的长方体。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和它的长、宽、高有关,从而推导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知识学习的价值。”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尽量联系实际,利用身边的例子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现数学的实用性。例如:在讲“折扣的实际问题”时,我从街上的“亏本大甩卖”、“清仓大降价”等例子人手。如: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50%后标价,又以8折(即按标价的80%卖出)结果每件衣服仍获利10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这种销售的方式我们最常见,该店以8折优惠卖出,但每件衣服仍获利10元,这是什么原因呢?联系生活实际并运用数学知识就很容易解释了。
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学生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是学好这门课的重要前提。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老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