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民间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作者: 吴芳摘要:社会教育是做人的教育。丰富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采取多样的社会教育形式,让幼儿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幼儿;民间游戏;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31-001
我国学前教育专家卢乐山曾说:“儿童从自我中心过渡到做一个社会的人,重要的变化在游戏之中。”可见,游戏是我们向孩子进行社会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属于传统文化的民间游戏,因为它易学、易会、易传及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等特点,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且民间游戏在经过漫长的时间隧道以后,它所蕴含着的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间气质和文化素养非常浓厚。同时它也有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游戏中也蕴含着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都会时时出现在孩子的游戏之中,使孩子们在游戏的假想中,在一次次的反复感受、实践中,他们的社会道德知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等社会性的发展不断得到扩大、巩固、升华。
一、帮助幼儿获得成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有位哲人说:“自信心是每个人事业成功的支点,一个人若没有自信心,就不可能大有作为。有了自信心,就能把阻力化为动力,战胜各种困难,敢于夺取胜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社会领域对幼儿发展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可见也把幼儿自信心的发展放在了首位。实践证明,民间游戏特别是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展能够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培养快乐的情感。
民间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娱乐性、随机性等特点,它的内容一般是生动具体,形式也非常活泼、轻松,同时还配有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儿歌、绕口令等,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孩子们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能得到强烈的情感体验。每当孩子们在克服困难,学会某种动作时,他们都会产生一种喜悦心情,感到自己有所进步而增强了自信心。如:在大班开展的“斗鸡”游戏,大部分孩子很快掌握了斗赛的技能,勇敢地和同伴进行较量,但也有个别很胆怯的孩子,不敢和同伴斗赛。这时我就有意识地请能力、体力相当的孩子进行互动游戏。经过老师的不断鼓励,并在同伴加油声下,孩子尝试参与了。正因为体力相当,孩子之间的悬殊不大,从中孩子也体会到了游戏的快乐。在这不经意间,孩子的自信心就树立起来了。此外,如果孩子们在练习一个基本动作或进行某项比赛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任务,老师应该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产生一种快乐与满足的情感体验。使孩子在今后面临困难时,都会自觉地充满信心去努力克服困难。
二、利用集体评价的方式,加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规则和日常生活规则的教育是幼儿阶段社会性教育的重头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社会领域第三个教育目标提出的是:“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各类游戏是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手段,开展游戏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皮亚杰说过:“儿童游戏包含着大干世界的一种缩影。这种游戏中的微型世界反映了由一系列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所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而许多民间游戏的顺利进行,都取决于幼儿对游戏规则的掌握,如:切西瓜、贴人、猫抓老鼠等。只有共同遵守规则,才能齐心协力地完成一种活动。在平时的游戏中,它们的趣味性都会对幼儿产生诱惑,从而破坏某些规则。如何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规则,从新的角度看问题,成为我们和孩子开展游戏时思考的方向。例如:民间游戏“丢手帕”,它的规则是:幼儿围成一圈坐在地上,其中一个幼儿在小伙伴的儿歌声中有节奏的绕圈跑,并偷偷地把手帕丢到其中一个小朋友的后面,边上的幼儿不能说出手帕在谁的后面。如果被丢到手帕的幼儿因没有发现自己后面的手帕仍坐在地上,而被丢手帕的小朋友抓住,那么,被抓住的幼儿就要向大家表演一个节目。绝大多数幼儿都能遵守规则,但是,顽皮的幼儿却难以遵守,经常会说出手帕在谁的后面。此时,我就采取集体评价的方式,请大家来评价这种游戏行为,从而促使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使幼儿的规则意识不断得到巩固和扩大。
三、以合作性竞赛形式,培养幼儿团结协助的精神
同龄孩子集体的相互影响,在孩子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民间游戏中,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内容是很生动、广泛的。在游戏中,幼儿经常需要扮演角色,角色中的思想、行为、情感、态度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的思想、行为习惯,从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一些好的品质,如团结友爱、协调合作、克服困难、集体主义精神等。因此,我们老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尽量选择一些有竞争性质的、合作意识强的活动。如我们经常和孩子开展的游戏“抬轿子”竞赛活动,需要两个人用手搭一座轿子,另一个人就坐在轿子上,然后走到终点,孩子们知道要在游戏中取得胜利,就必须与同伴友好合作、互相帮助,克服困难。在这过程中幼儿逐步增强了合作意识,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发展,他们体验到了合作的重要和快乐,孩子们更加活泼开朗了。再如游戏“炸碉堡”接力赛,做碉堡的孩子知道要与同伴合作游戏,他必须遵守游戏的规则,克服自己的冲动,学会忍耐、等待,与他人轮流游戏。而在接力赛奔跑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互相碰撞的现象,老师就会及时鼓励孩子互相道歉原谅对方。由此可见,民间游戏活动为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机会。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在运动比赛中,我们可以学习许多做人做事的美德,合作、牺牲、互助都是可以在团体中养成。”
社会教育是做人的教育。丰富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采取多样的社会教育形式,让幼儿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得到发展。愿我们的一点实践经验带给您一点启发,愿我们的民间体育游戏之花越开越美,愿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