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并施,帮助中职学生走出就业创业困境
作者: 沈吉林摘要:伴随着新的形势,中职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毕业生就业难的趋势,自主创业就成了一些中职学生的选择,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人都经历了创业的失败。因此,帮助中职学生走出就业创业的困境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中职学生;就业;创业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40-001
如今中职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高校扩招,招生数量逐年增加,对中职学校的招生带来冲击;二是中职教育自身存在缺陷,实践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不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不足,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较差,社会难以认同,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地纷纷出现毕业生就业难的趋势,因此,职高生的出路问题也提上了议程。目前中职生的出路主要是继续深造、参加顶岗实习、自主创业。在这三条中,自主创业的难度最大、风险最高,贡献也最大。许多人都经历了创业的失败,有的全军覆没,有的被迫改行,有的上演绝地大反击,创业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场惨烈的战役,这些同学又是最终的胜利者,而更多的中职生可能湮没在了失败的泥潭中。由此,帮助中职学生走出就业创业的困境成为当务之急。
一、宽容失败,客观看待中职生的创业
1.从时间上来讲,我们要宽容中职生的创业失败。中职生在校就读时间为两年,第三年为顶岗实习期。学校能够完全管理中职生的时间也就400多天。在这400多天中,我们要教给学生基础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知识等,时间非常紧迫,缺少专业的任课教师,教学内容多为创业成功的事例,缺少经验传输、政策引导。
2.从氛围上来讲,我们要宽容中职生的创业失败。在西方学校,各类创业协会、组织随处可见,连学生会的运作费用都是学生自己赚来的。相比之下,我们还沉浸在学习成绩好就是一切的观点中。现在,我们发展职业教育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创业氛围,但这种氛围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呵护。
3.从情感上来讲,我们要宽容中职生创业失败。参与创业的中职生走在生活前列,对他们来说失败是一种财富,也是一次学习,更是成功的门槛。对他们的宽容好比理解古今中外许多伟人的失败一样,人类文明史上的每一次进步和飞跃,都是历经磨难,百转千回,在总结无数次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了成功的跨越。
宽容中职生创业的失败,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一种自省;是对创业者的一种理解、一种解压、一种壮胆,也是激励失败者反败为胜、走向成功的最好良方。
二、拓宽办学模式,搭建就业创业立交桥
1.“联合办学模式”:与高等学校联合,实行中专、大学课程统一安排,中专到大学直升培养,提高学生的学历层次,提升社会竞争力;与中西部联合,拓展招生就业渠道。
2.“订单式培养模式”:学校与省内外知名企业联合,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发展需要,实行“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需要,订单式培养人才。
3.“工学结合模式”:学校利用寒暑假、节假日把学生安排到合作办学的企业,参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并获得劳动报酬,减轻学生家庭负担。形成了“生、企、校”自主互动的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就业率。
三、开展创业实践,引导学生就业创业
实践活动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通过实际活动,扩大学生的实践面,把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转变到“学生中心、实践中心、社会中心”上来。
1.重视校内实践活动。树立全新的大课程观,把学习不断向课外的第二课堂延伸,把第二课堂作为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学校各种学会、兴趣小组举办科技、创造发明专题讲座、创造发明比赛、技能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组织读书活动,阅读优秀人物的传记、发明创造的故事、请有创业经历的企业家和私营业主来校讲学等,播撒创造、创业的种子;组织就业形势政策报告会,了解就业形势;组织校内实训、实习,提高学生技能;通过情境模拟,撰写创业计划书。
2.拓展校外实践活动。中职学校从入学教育开始,定期组织学生到毕业生所在的企业参观学习,有组织地分批派遣在校生深入毕业生创业的企业实习,了解创业的过程,体会创业者的艰辛,创业成功后的喜悦,积累创业的经验,帮助他们树立自主创业的信心;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为民服务等公益活动,了解社会,播撒创业的种子;参观、考察各种类型的小企业,深入市场,开展调查,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态势,写调查报告。
3.中职学校要介入地方各种社会化的生产、开发、经营服务体系,通过实行工学交替、产教结合和产学研的方式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创业经过、培养和检验创业能力的场所,让学生边学边用,以用促学,学以致用,掌握创业的本领和方法。
四、建设“学生创业园”,扶植创业成才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引入企业运行机制,建立“学生创业园”,“学生创业园”按企业生产车间规划设计,让学生在学校实习就能接受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的熏陶,学习企业经营理念与管理经验。同时把相关企业的项目吸纳到校园来,开展项目开发和产品孵化,进行项目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为毕业生以后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总之,只要我们转变育人观、人才观,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能求职又能创业,真正培养出“愿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合格创业人才,中职学生就一定能走出就业创业的困境。
参考文献:
[1]田宝国,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方式与内容
[2]戴晓勇,宽容失败,客观看待中职生的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