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发展与挑战
作者: 杨敬摘要:本文围绕军校图书馆为适应对掌握军事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为其做好资源信息保障工作为中心,从图书馆人才队伍微观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在军校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这一职位的发展趋势和其面临的困难挑战。
关键词:学科馆员;军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职责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51-001
一、军校图书馆建设的现状
当前,随着军队信息化的改革,军队院校教育转型,任职教育成为了军校的核心任务,各军校都在研究、探索教育的策略,积极为军队输送大批优秀的军事信息人才。军校图书馆必然也跟随军校的转型对其提供的服务模式做出巨大变化。
1.人才资源培养
随着2005年6月2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在全军师级以上单位,引入了文职人员,其性质是履行现役文职干部同类岗位相应职责的非现役人员。文职人员成为了军校图书馆今后发展的新型力量,为军校图书馆注入了许多具有高学历的图书管理人员,满足了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新的更高要求。
2.文献资源建设
军校图书馆提供了全面的文献服务保障。在文献引进上,各院校图书、期刊订购量逐年上升。采购的图书保证与院校学科专业发展更接近、更前沿,极大地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更新率。订购的报纸种类齐全,为用户的边缘学科研究提供了便利。
3.数字资源使用
图书馆为弥补纸质文献的不足,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资源需求,还提供了大量的数字资源服务。有购入式的数字资源,自建式的数字资源,开发式的数字资源。从目前数字资源建设的实际情况看,由于人才、设备、资金等条件的限制,数字资源的建立主要是通过购买已有的数据库资源。图书馆正在抓紧建设各自的本校特色数据库,比如:本校教材库、学位论文库、学术论文库及一些专题数据库。
4.参考咨询服务
当前,参考咨询服务在军校图书馆已有了具体的业务发展,普及培训和指导工作,对用户开展利用资源的培训,举办检索技能讲座,及时通报图书馆最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咨询服务;沟通协调用户与图书馆的关系,了解用户对图书馆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帮助用户参与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二、军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建设
参考咨询馆员的角色定位已无法适应军事信息环境的变化和用户的深层需求,而学科馆员的建立满足了军事信息化的教育转型为教学科研提供主动服务、定题服务、个性服务和深层次服务。
1.学科馆员定位
在军校图书馆这样一个既具有高校特点,又具有军队特性的特殊地位上,结合地方院校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学科馆员在军校应该属于怎样的范畴。
2.学科馆员职能
在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地方高校图书馆,对学科馆员的职责范围也各不相同,并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因此,军校图书馆要结合自己的特性,为学科馆员赋予新的内涵。
3.学科馆员制度
学科馆员制度对军校图书馆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信息服务模式。目前,各院图书馆还没有从总体上完全把握它的内涵,对其所开展的服务模式都正在处于尝试阶段。因此,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还处于摸索阶段。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项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关键取决于决策者的大力支持、学院领导、图书馆领导的科学组织和学科馆员自身能力的有效发挥。
4.馆员资质要求
学科馆员是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主体,学科馆员个人信息素质和执行能力的优劣对于学科馆员服务的成效至为关键。个人能力、学科知识、与服务院系的配合和紧贴军队改革是影响学科馆员服务效果的主要因素。一个成功的学科馆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致力于图书馆事业和军队发展;勤于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尊重用户和观念的多样性;灵活、适应、求知、创造、主动、持之以恒的事业精神。学科馆员应具备三个核心能力:协同互动能力、学科情报能力、信息素质教育能力。
三、军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挑战
学科馆员的发展在军校图书馆处于理论探讨中,开展的业务也是在实践形式上易于实现的。军校图书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科馆员服务还面临很多的挑战。
1.服务对象
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中具有代表性,更是军校图书馆实施的典范。是否意味着仿效清华大学的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呢?回答是否定。
2.服务层面
明确学科馆员的职责,其服务对象不是一般用户,只须提供准确答案的信息咨询服务,而是针对某一专业学科领域的用户群,对其研究学科领域有一定的深度的服务帮助。学科馆员需要运用自己的学科知识,深入到用户的科研课题之中,跟踪服务需求,善于挖掘用户的真实和潜在需求,与用户互动协作,进行知识捕获、分析、重组和应用。
3.人才竞争
学科馆员体系与图书馆原来的许多管理制度有不相符合,甚至是相冲突的地方。要形成—套体系规范学科馆员制度的竞争机制,才能使学科馆员有所创新。关键是如何建立培养学科馆员的人才链,使学科馆员所提供的知识服务是一种精细化、品牌化的智能保障服务。如何有效管理学科馆员,准确定位其工作职能,规范服务内容,考核工作成绩,是我们今后探索深究的目标。
四、总结
军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大力推动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了当前图书馆提供知识服务和知识管理的数字图书馆发展方向。因此,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和积极探索,培养一支学科专业人员的梯队,保持学科服务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同时寻找属于院校的学科馆员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
[1]初景利,张冬荣,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图书情报工作,2008(2):6-10
[2]王艳秀,参考馆员制与学科馆员制协调发展——论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图书馆建设,2009(4):40-41,46
[3]陈涌平,论学科馆员的核心能力,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4):10-11
[4]范爱红,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学科馆员工作模式及其启示,图书馆杂志,2008(2):63-66
[5]王晓力国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图书情报工作,2008(2):20-23
[6]韩冬梅,美国图书馆数字参考服务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06
[7]范爱红,邵敏,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1):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