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视表演专业声乐课的几个特点
作者: 朱泓阳摘要:在影视表演专业迅速走红的情况下,很多学校都开设了表演专业,作为该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的声乐课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规律上具备其特有的特点,文章通过对比、举例说明、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影视表演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规律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50-001
随着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在国际的影响日益增加,成为影视明星成了时下很多人的人生目标,因而各个学校的影视表演专业也迅速走红,成为新宠。除了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几所重点院校外,许多综合类大学,甚至中等艺术学校也都相继开设了影视表演专业。而声乐课是该专业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之一,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规律方面也具备其各自的特点。
一、课程设置的特点
1.影视表演专业和声乐专业的声乐课有所区分
影视表演专业教学中的声乐课作为基础课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学生通过科学系统的歌唱训练,使每个学生的声音得到充分发掘,同时通过科学的发声训练,提高学生的声音修养,加强对音乐的感受程度,最后还是为舞台上良好的声音服务,为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声乐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一定表演才能的声乐专门人才,教学内容更注重高超的发声技巧、歌曲的演唱内涵和声音的表现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肯定以声乐课(多为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为主,其他诸如形体课、舞台表演等课程为辅。
2.影视表演专业的声乐课教学与其他主干课程的关系更为密切
影视表演专业的四大功课“声(乐)、台(词)、形(体)、表(演)”之间的关系可谓密不可分。比如台词课强调让学生吐字清晰,口齿伶俐,用语言来体现人物性格,而在舞台上对音量的强弱、音色的变化和共鸣的调节都有更高的要求。而声乐课正是着重要解决这些声音上的问题,因此,声乐课对于台词功力的提高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了。试想一名优秀的演员在动情表演,除非是哑剧,不然如果他的声音既无共鸣又无色彩,而且还缺乏穿透力,他如何将满腔的情感表达给观众?仅仅靠肢体语言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一名优秀的演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声音基础,这就要求他必须懂得科学的发声方法。
3.小课、小组课结合事半功倍
小课即师生一对一的教学,优点是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声音条件十分了解,可以直接对学生的方法进行纠正,很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声音方面的不足。但小课教学也有局限性,上课人数受限制,成本高效率低。小组课即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上课,一般小组5-8人,这样教师可以就学生的歌唱状态、呼吸、咬字吐字、共鸣等教学要点进行详细系统的讲解,有利于减轻教师的重复性劳动,有利于学生对于歌唱共性的掌握,有利于在歌唱共性的前提下,使学生在歌唱内容、曲目的丰富和歌曲处理等方面互相借鉴。缺点是人数多,教师照顾不全面,学生回馈率低。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小课、小组课结合起来各取长处,弥补不足,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教学规律特点
1.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影视表演专业学生正确发声的基石
人的声音不同于其他铜管木管类乐器,更不同于弦乐器,它是有思维、受情绪支配的特殊乐器。因此人声的好与坏,与人声发出者的心理素质和心态有很直接的关系。从这个方面讲,正确心理的培养是声乐艺术的真正灵魂。
声乐训练时要“以情带声”,“抑扬顿挫”。作为表演专业的学生,首先发声原则就是有助于语言的表现力和人物形象的声音塑造。不能让学生只为学习声乐而被束缚在发声技巧的牢笼之内。首先要排除紧张心情和学生对于声乐课的神秘感,从释放声音的天性开始做一些综合练习,而不能一味地去寻找声乐训练中的片面技术。
2.发声训练要注重中声区
表演专业学生的声音特点要求浑厚而清晰,圆润而富于弹性。这就要求声乐训练要更多地注重中声区的练习,并且不宜过分地超过学生本身的个人条件,不以扩展学生的音域为目的。因为他们在表演时,多以真声为主,假音混合程度比歌唱演员要求少得多。在训练中应先让学生有一定的稳定感,从最松弛的声区开始,逐步适应,以消除其训练时的紧张心理,有利于放松喉咙,达到自如发声的效果,增加学生信心,打好声音基础。
3.以自然的说话为基础,建立科学原则
无论多高深的技艺,只有让受众感觉自然亲切,才能让人们更好地接受。声乐训练也要基于自然的原则,强调以说话作为歌唱的基本声音框架,然后扩大和丰富其它结构——音量、音高、音色及表情等。在训练上,首先让学生找到正确的语言发音的位置及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歌唱的其他细节。声乐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此专业的良好教学优势,积极地结合台词等相关课程的发声机理和训练手段,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声乐教师一定要加强与其他影视表演专业课程的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另一方面,更要努力提高教学标准,使声乐课不只为其他课程服务。还应该通过几年科学系统的声乐训练,使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声乐方面有所突破,成为“能演能歌”的多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冬,戏剧表演声乐教学特点初探,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3(3)
[2]梁晶,论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四川戏剧,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