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孙德俊

摘要:在多媒体教学大行其道的形势下,只有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利弊,深入研究多媒体教学的特点,辩证地将其运用到教学之中,并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利弊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53-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多媒体教室在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中大量地组建起来,多媒体教学随之普遍运用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就目前而言,多媒体教学一般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Instruction,即CAI),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并加之教师对计算机的操作得以完成教学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在加速了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也表现出这样或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弊端。只有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忽视传统教学模式

目前,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几乎所有的课程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没有多媒体教室,教师无法上课的现象,教师对多媒体教学产生了严重依赖甚至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些教师更是为了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整个教学活动围绕教师展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师生的思路保持一致,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控制教学进度,师生交流方便,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进行突出的讲解,并给学生以思考时间。这种模式尤其适用于一些基础学科的教学,如高等数学等课程。显然,利用板书进行公式推导、演绎推理等环节的讲解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更具良好的教学效果。完全使用多媒体手段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固然可以降低教师的体力支出,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但大量信息往往使教师不容易控制教学速度,学生应接不暇,思路跟不上课件的进度,导致“填鸭式教学”的产生,久而久之使学生降低甚至失去学习兴趣。同时,大量课件信息的出现往往学生来不及记笔记甚至不做笔记,复制教师的课件当成笔记,导致复习的时候抓不住重点。另外,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制作课件,往往忽视对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研究,不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2.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制作软件可以应用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而很多教师甚至不能熟练运用操作系统,更谈不上高质量的课件的制作。目前多数高校的教师上课时使用的课件往往还停留在单纯的PPT文件阶段。很多教师使用教材配套的课件,造成所有教师的课件千篇一律,不能结合教师自身对所授课程的理解,无法将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运用于多媒体课件之中。有些教师片面追求课件的花样,喜欢在网络上下载漂亮的模板并大量运用多种色彩于课件之中,中间穿插很多花哨的画面切换,文字与背景的色彩对比不强烈,不考虑实际的投影效果,字体太小或字体选择不合适,重点和难点不够突出,使得课件变得华而不实,在电脑的屏幕上看上去很华丽的画面,到了投影屏幕上却无法看清楚。有的教师的课件则完全是教材上的内容照搬,学生看屏幕远不及看教材来得直接。还有些教师直接从网络上下载各种各样的视频文件直接用于课堂,而不考虑视频的格式,往往是压缩率很高的文件,清晰度不够高,达不到预期效果。更有甚者,由于视频格式的特殊而无法在教室的计算机中顺利播放。以上种种,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

3.教师操作多媒体设备的水平不足

目前的多媒体教室一般都配备由中央控制器集中控制的多媒体设备,包括多媒体讲台、中央控制器、多媒体计算机、扩音设备(无线话筒和功放、音箱)、投影机及电动屏幕等,所有的设备电源由中央控制器集中控制。虽然目前的中央控制器多采用“傻瓜式”操作模式,但仍有教师不能够熟练地使用,常会出现无法切出投影图像,上课时话筒的增益调节不当导致声音过小、过大失真甚至啸叫,破坏上课氛围。教师普遍使用u盘存放课件,由于疏于对病毒的防范,常由于u盘本身携带病毒及恶意软件,在教室的计算机上发作后,导致课件无法顺利演示,只有等待多媒体维修人员协助处理后才能上课而浪费时间。

4.多媒体教室管理维护的环节复杂

参与管理多媒体教室的部门较多,多数的高校均是由教务、电教与总务等部门对多媒体教室实行联合管理,由教务部门负责教室的安排使用,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对多媒体教室进行软、硬件的维修维护,由总务部门负责教室的日常使用及卫生清洁。由于多部门管理和维护,职责分工不够明确,使得有些部门存在依赖性甚至相互推拖,以致有时出现问题难以及时解决,进而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另外,由于多媒体管理维护过程中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对多媒体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如计算机知识、电工电气设备知识、音视频系统相关的技术等,还需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还必须具有服务意识,除了要有好的技术条件做保障外,还要能主动、耐心、热情地为教师服务。所以,如何提高多媒体管理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变得十分重要。而实际工作中,常常是教师打着“一切以教学为主”的旗号,居高临下,看不起多媒体管理维护人员,从而挫伤管理维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所以,既有技术,又有人品的技术人员很多不愿意长期工作在这种吃力又不讨好的工作环境下而选择其它的工作岗位,使得多媒体维护人员的队伍变得不稳定。

5.多媒体设备的更新速度的滞后

电子产品投入使用一段时间以后,由于其本身的特性,会发生老化甚至故障。如何评价此时应该维修还是更换,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

在多媒体教室所使用的设备当中,投影机、中央控制器和计算机三大件的维修率最高,约占整个多媒体设备维修的90%。在这三项维修中,主要是投影机的灯泡更换,投影机使用四到五年以后,内部的元器件老化严重,光学通路上的光学组件透光率下降,且由于机器的停产而不容易购得配件,虽然经过超声波光通路清洗,更换灯泡等手段进行维护,亮度仍然无法满足要求时,就应考虑将投影机更新。多媒体中央控制器一般采用单片机与接口电路组成,发生故障以后,维修难度大,如果因单片机内部程序损坏造成故障,其单片机内部的程序因商业机密等原因不容易得到,只能更换新的中央控制器。这使得同一批组建的多媒体教室中,中央控制器五花八门,操作方法各不相同,无形中增加了教师上课的难度。多媒体教室中的计算机一般随多媒体教室组建时一并购置,长时间频繁使用以后,主机电源及主板的电源滤波性能下降,导致系统运行速度

越来越慢,板卡接触不良的几率增加,常出现无法启动或系统死机蓝屏的故障。而且新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版本不断更新,对计算机硬件的配置要求也随之提高,在目前普遍使用WINDOWS XP作系统平台的系统中,采用P4级别CPU的计算机勉强运行,但运行速度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时下流行的WINDOWS操作系统十年的时间内从WINDOWS 2000已经发展到去年10月份发布的WINDOWS7,可想而知,四五年前购置的计算机显然无法稳定、高效运行最新的操作系统,所以,要应用最新的操作系统,必须完成一次硬件的更新。

然而,许多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均为一次性成批组建,尤其是一些大学的新校区的情况更是如此。故进行多媒体设备的更新改造需要很大的经济支出,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大多数多媒体设备处于超期服役状态,一般还是采用修修补补的办法来维持运行,显然,这也增加了设备的故障率,时常影响到正常的教学。

二、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保障多媒体教室设备的运行,以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水平。

1.正确认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之间的关系,适度运用多媒体手段,扬长避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积累经验,深入研究所授课程的特点,分析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哪些内容应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或二者兼用、取长补短,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对多媒体教学“全面肯定”和“全面否定”的态度都是不科学的、不可取的。

2.提高多媒体课件的质量

多媒体课件归根结底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多媒体课件制作时,应以简洁实用为原则。课件应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不使用过多色彩,精简复杂的画面切换,尽量做到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突出,使用适当的字体和字号,尤其是文字较多的版面,内容不易过多。组织教师参加课件制作技能的培训,分析、研究优秀课件的特点,提高课件制作的效率和实用性,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课程内容的研究。

3.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操作技能的培训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室设备之前,应对其进行培训。实践证明,教师对多媒体设备使用的认识不足,不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多媒体设备,往往会造成多媒体设备的人为损坏。对教师进行操作培训是多媒体教室管理维护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熟练操作,是多媒体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对教师的多媒体操作培训应定期进行,培训内容应包括多媒体讲台的操作、设备连接的基本原理、音视频信号的走向、中央控制器基本原理等,重点放在对设备的操作上,如话筒音量的正确设定、视频信号的手工切换、开关机顺序等。在了解了设备的基本原理后,就能够做到对多种不同型号的中控操作面板以不变应万变。同时,应在每间教室的多媒体讲台的醒目位置张贴多媒体设备的操作方法及流程,以便教师上课时参照操作。

4.健全多媒体管理制度,组建高效的多媒体管理维护队伍

由于多媒体教室的普遍使用,对多媒体教室的软硬件管理及维护变得异常重要,设备的高效、稳定运行是保障正常教学的基础。所以,只有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建立一支高效的管理维护队伍才能保障多媒体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应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各相关部门应明确分工,建立多媒体教室使用日志,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理。要正确认识多媒体管理和维护人员在多媒体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定期对管理、维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采用合适的激励机制,提高管理维护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以形成良好的多媒体教学保障体系。

5.加快落后多媒体设备的更新

根据多媒体设备的实际使用效果和维修费用支出等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对于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的成批的教学设备要进行定期更新,以满足教学需要。对于设备更新的资金所需应编入年度财务预算,或采用与供应商协商,采用融资租赁、分期付款等方式缓解设备更新的资金问题。

参考文献:

[1]刘仁圣,王娟,杨洛,多媒体课堂辅助教学存在的不足及其改进策略,江西教育科研,2007:109-111

[2]刘传康,课堂教学中应正确使用多媒体设备,医疗装备,2006,9:22-23

[3]杨世俊,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原理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2)105-106

[4]许学军,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及现状与对策,科学教育论坛,2006,26(1):97-101

[5]余尚伟,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与不足,科教周刊,2009-06-04(3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