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初探

作者: 欧阳鸣

摘要:作为一名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力求让更多的高职学生喜欢音乐欣赏课让喜欢它的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课学到更多的东西。

关键词:高职;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55-001

如何上好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学到更多的东西,是音乐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三个方面展开思考,探讨如何把音乐欣赏课上得更好。

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因此,能否抓住学生的兴趣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音乐欣赏课程教材偏重于严肃音乐,很少有通俗音乐的内容,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能把通俗音乐和艺术音乐融汇在一起,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上好音乐欣赏课将会有很大的帮助。1.通俗音乐在艺术歌曲欣赏课上的应用。艺术歌曲除了在内容上相对严谨外,还要求演唱者具有扎实的唱功和技巧,不过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内容和形式难度太高,经常是“吃力不讨好”,所以学生对艺术歌曲没多大兴趣。在上艺术歌曲欣赏课的时候,我精选了不少与艺术歌曲相关的通俗歌曲,例如在欣赏《红河谷》这首作品之前,我先给学生看了一段影视明星刘青云和周慧敏主演的电视剧《大时代》里两人合唱这首歌曲的片段,因为学生大多是90后的年轻人,对明星很感兴趣,所以对这首歌自然也产生了兴趣。2.通俗音乐在中小型器乐曲欣赏课上的应用。中小型器乐曲的体裁繁多,在识记上就有很大的困难,许多学生因为记不住体裁的名称和特征,再加上对外国作曲家比较生疏,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在当代的通俗歌曲中,有些已经开始把古典音乐的素材运用到了创作之中,这种创作手法要么采用中小型器乐曲体裁的名称,要么拷贝一部分旋律,比如通俗歌手周杰伦有一首歌曲《夜曲》就是典型的曲例。这首歌曲的演唱和伴奏均具有古典乐派的风格,学生在欣赏它的时候,对“夜曲”和“夜曲”的发展者——肖邦,也有了感官上的认识和感性上的欣赏,可以说是进入中小型器乐曲欣赏的一个“便捷之门”。3.通俗音乐在交响乐欣赏课上的应用。交响音乐在所有音乐体裁中,具有更强的表现力、概括力和感染力,它有足够的时间长度、广阔的频响范围、复杂的结构和变化、无穷的音色及力度,能表现人类生活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强烈的戏剧性冲突,能阐述深刻的哲理。因此,在欣赏交响音乐的时候,不要让学生满幅篇章的去听,而应该让他们从耳熟能详的“交响旋律”,尤其是被后人改编成歌曲的旋律着手,比如,根据莫扎特的作品改编成的流行歌曲《我不想长大》,根据贝多芬的作品旋律创作的、由黑鸭子组合演唱的《欢乐颂》,根据德沃夏克作品旋律填词谱写的、同样由黑鸭子组合演唱的《念故乡》,等等,这些都是学生顺利进入交响音乐欣赏的“入场券”。

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聆听是音乐欣赏课的核心,学生是否喜欢聆听、主动去聆听是成功教学的关键。要让学生主动聆听,就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原来课堂上以教师教为主转换成以学生学为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激活他们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出来,因此,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非常重要。我经常在课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目前喜欢的音乐类型以及他们所希望的授课方式和他们所希望掌握的音乐知识,并且把每次下课的前15分钟都留给学生,让他们把自己的才艺展示给同学们看,这既给课程增添了活力,又让同学们对彼此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让他们对音乐欣赏课充满期待。在课间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有的同学甚至在课后自己练习艺术歌曲,琢磨艺术歌曲的唱腔,所以在接下来的艺术歌曲欣赏当中,他们会很投入地欣赏作品,甚至会主动思考作品的音色、唱腔、内容甚至作品背景等等,反响非常好。

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如何将枯燥的乐理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如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何活跃课堂气氛?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改革,利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来提高音乐欣赏课的课堂效率。音乐欣赏作为艺术修养的途径,目的不是培养专门人才,而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审美意识。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特点和要求的总结,不断改革和修正不适应或偏离艺术素质要求的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要打破一个教案上所有学生的课的这个老黄历,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根据时代的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要让学生全面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接收不同地域文化的信息,要让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对所欣赏的作品有双重的认识。多元化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嵌入式教学法、渐进式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现代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必备手段,它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使音乐课堂体验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音乐欣赏课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应给予音乐欣赏足够的空间和地位,真正达到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的,实现培养真、善、美的新一代大学生的教育理想。

参考文献:

[1]罗忠丽,浅谈高职音乐欣赏课教学,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09)

[2]徐皖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改革,艺术教育,2008,(02)

[3]王胜先,浅谈音乐欣赏教学,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

[4]杨婷婷,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探析,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3)

[5]冯兰芳,对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探讨,中国音乐教育,2005,(1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