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课改理念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法”

作者: 褚晖

摘要:本文结合课堂教学的模式和策略,对“学生自主学习法”进行了探索,简单阐述了这种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的环节、注意事项。

关键词:理念;自主;学习;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045-001

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思想都发生了变化。在教学中教师都在努力探寻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把锻炼学生思维、强化学生能力放到中心位置,如何才能更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现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树立正确的观念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学生自主学习法”就是在检索引导、帮助下,由学生自我探究、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组织讨论要实用,合作互动要联系教材,从而优化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其环节是:

1.由检索提出或学生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自己提出学习目标,目标要有明确性、渐进性、层次性,便于学生研究学习。

2.学生自主探究、质疑: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去研究、探讨,努力实现所确定的目标,以质疑的形式实现信息反馈,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3.分组讨论、组间交流:这实质上是学生之间的一种交互探究式学习,主要是拓展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协作精神。学生间的争辩、师生间的交流讨论,使知识得到深化,使学生的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教师释疑、引导:要有针对性,抓住问题的关键,拨正学生的思维方式,科学评价,适时鼓励,激发学生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5.实际运用:是课本知识的升华,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提高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6.实施小组评价:把目标的设置、疑难的解答、组内的协作、知识的运用作为小组评价的内容。实施小组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诱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二、教育思想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备课,除备常规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善于分析学情,怎样才能用更精练的语言、更恰当的语气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更多、更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

把握好课堂的每一分钟。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切实实现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转变,把教师由教学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缩减教师“表演”的时间,多给学生时间思考,多给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探索,才能跨越模仿,提高效率,发挥个性,走上创造之路。

质疑的科学性。首先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要使学生通过思考获得成功的愉悦。提问之后要“等一等”,让所有的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为解决问题作出自身的努力。其次学生自主学习本身就是学生按自己的方式探索学习,因此,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学生不拘泥于课本知识,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见解,这样才能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其分析、判断能力。充分利用组内讨论、组间讨论,把学生个体的自我研究和群体研究结合起来,增强其功效。

培养创新思维。学生在自我探索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同寻常的想法,这些想法渗透着不同的思维倾向,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诸如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奇异性思维等各种创新的思维。

三、应避免的问题

1.对学生自主探索“放任自流”。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因为只注意学生的独立自主而忽视自身的活动,有时会出现对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必要素材的准备、恰当的引导、疑难的阐释等问题,这样使课堂教学陷入散乱的局面。

2.对学生新奇思维“视而不见”。由于过于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学生良好思维倾向不鼓励,甚至把一些新奇思维当作“钻牛角尖”处理,这样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抑制他们的思维,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对学生差异“一视同仁”。作为不同个体的学生,知识水平、自学能力、思维特点存在很大差异,若不注意,则造成不同层面学生心理得不到满足的后果,致使课堂效率低下。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效率都起着较大的作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