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英语文化教育策略
作者: 刘昌明摘要:《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文化意识是基础阶段英语课程总体目标的五大构件之一。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中西方语言的文化差异,是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实现中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文化教育;文化教育策略;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050-001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就必须对使用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学习,因为英语语言与英语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赖语言,英语教学就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一、为什么实施文化教育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语言交际的障碍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语言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但是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真正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达成了共识,交际能力应该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但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让学生造出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导致学生不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口语交际文化方面的差异
1.1称呼语(Addressing)。在汉语中我们常用“姓+职务/头衔”的称呼方式,如“马经理”“王院长”;但是在英语中,却用“Rank/Post+name”的称呼方式,如“Principle Li”“ManagerLiu”。在英国,对教师通常的称呼方法是:Mr./Ms.+姓,所以我们可以称呼“蒋老师”为Mr./Ms.Jiang.
1.2问候语(Greetings)。中国人见面打招呼说,“你去哪儿了?”“你吃饭了吗?”这只是打个招呼而已。而英语这样打招呼,大部分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反应很可能是:It’s none ofyour business(关你什么事)!英美人见面时常用的是Hi!或Hello!来招呼对方,然后再谈论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或兴趣爱好方面的话题。
2.生活习性文化方面的差异
2.1隐私与关心(Privacy and concem)。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就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领土一样。对他人隐私的干扰,就好比对一个国家主权的侵犯。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要避免去问以下这些问题:How old ale you?Are youmarried or single? How much do you make everymonth? What’s your religion? What have you beenbusy doing?等等。这些“关心”式的问题对中国人并没什么不妥,但是对英美国家人士来说,这些是属“个人隐私”问题,而他们很重视privacy,不愿别人过问个人之事。
2.2称赞与谦虚(Praise and modest)。谦虚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中国人往往用自我否定来表示谦虚。当受到别人称赞或表扬时,总是客气地说“我不行”“我还差得很远”之类的话。而西方人非常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会欣然接受对方的鼓励和称赞,并用“Thank you.”来回答。
3.社会交往文化方面的差异
3.1打电话(Making telephone calls)。打电话用语,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规则。老师在教学中应提醒学生用以下常用语:“This is ××× speaking.”,而不是“I am×××.”;要说:“Is that ××× speaking?”而不说:“Areyou ××× speaking?”。通话结束时,英美人大多会说“Thank you for calling.”因为在他们看来,给人打电话一是要花钱,二是要花时间。我们中国人没有说“谢谢你打电话来”的习惯,所以有时会给英美人留下“无礼”的印象。
3.2社交礼节(soeial contact formality)。以please(“请”)为例。在某些场合我们不宜使用please,比如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美国人不说please,一般说:After you。但是初学英语的学生常用Yon go first,这也是不恰当的。在餐桌上请人吃饭、喝酒,或者请人抽烟时,一般用Help yourself(to sth.),也不用please。
三、文化教育的策略
1.备课设计巧妙,做列“四维”融合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依据,在备课阶段,教师就应该结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出相应的文化教学目标。
2.创设文化氛围,做好对比分析
良好的英语文化氛围可以促进学生英汉文化融合意识的培养。教师可结合各单元的语言功能项目,在课堂内通过放录像、显示具有文化标志的图片或实物,创设一定的社会文化氛围。
3.重视第二课堂,用好互联网络
培养英汉文化融合意识,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该拓展课外第二课堂文化教学渠道,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扩大自己英汉文化差异知识
4.进行拓展练习,重视考试评价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地、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笔者认为,一份好的英语试卷、考题中应该包含有一定的考查英汉文化差异知识方面的内容,真正落实《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