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地理学的美丽面貌还给学生
作者: 魏兰摘要: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利用教材思考如何教,才能把地理学的美丽面貌还给学生,而这已成为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上必须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自然美;人文美;联想美;文学美;和谐美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057-001
要使学生对地理课堂有兴趣,关键是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技巧,把地理学的美丽面貌还给学生,而这已成为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上必须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展示地理知识自然美
地理学是美丽的,要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点,必须建立在学生对地理学的感官感觉上,新课改的教材改变了以往单纯以文字为主的编排格局,加入了许多景观图片,使地理教材本身蕴含了丰富的自然美,自然美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并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和教育学生,使学生能真实感受到地理学的美丽。当然,地理课本上许多抽象的难以用单纯的图片直接表达的内容,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也完全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将这些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产生强视觉冲击,把学生的心理调整到“身临其境”的状态,凸显真实感。这些展示地理知识自然美丽的景观图片或动画或视频只有在课堂教学的有效运用中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作用。
对地理知识自然美丽面貌的充分展示,不仅能把学生听觉和视觉甚至是想象力功能同时发挥到极致,也加强了教师的讲授效果,强化了课本知识,教学效果自然能够更上一个层次。
二、挖掘地理知识人文美
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处处都能找到地理知识绽开的美丽之花。如有这样一个问题:“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妹妹的年龄比姐姐大一岁,为什么?”对问题的好奇心会使学生立即进入高度的思维状态,急于揭开其中的奥秘,这时老师再向学生讲授“日界线”知识,学生既乐意接受,又容易接受,且注意力特别集中,对跨越“日界线”的日期变更问题,能理解得更深,掌握得更牢。例如,在地球运动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不时穿插生活中的现象,如“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当乌苏里江已经洒满阳光,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南京的夏天白天时间长,冬天白天时间短”,“夏天中午人的影子短,冬天中午人的影子长”等,拉住学生的好奇心来揭秘解惑。因为,学生如果有了求知的欲望,就能变“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爱学”,最终形成良性循环的学习机制。
三、发挥地理知识联想美
万物轮回都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因为有规律,万物才能有序,世界才不会混乱,而有序的万物循环本身就是美丽的。只是这种美丽不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而需要张开想象的翅膀用心体会。地理知识也有这种美丽。因此,地理教师该做不仅是让学生记得某个规律,更要给学生支起那对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地理之美丽,明宇宙之真相。例如,在认识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运动规律时,让学生联想到这就如一张巨大的光盘,它们正在同向、共面、近圆的在光驱里运动,正在演奏着里面一曲曲优美的宇宙乐章。在认识地球圈层结构时,让学生联想到一个鸡蛋,蛋壳、蛋白、蛋黄,仿佛一直都在告诉我们地球的内在实质。再例如,面对精美的地图时,我们应该教会学生跨越时空,纵横驰骋,将一个富有色彩、声音、轮廓、香气和生命的世界活跃在学生眼前。
四、感受地理知识文学美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骚客在面对美丽的大自然时,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词赋。这些朗朗上口的诗词歌赋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如果应用得法,不仅能给地理教学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使地理课堂充满文学气息,给地理学科增辉添彩,也能熏陶学生的文学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地理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歌曲,如在讲中国民族时用“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在讲珠江三角洲时用“春天的故事”;在讲内蒙古高原时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在讲季风时用“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这首歌唱出了我国两部地区一年中的主要风向;在讲青藏高原时用“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此歌词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白雪皑皑、群山巍峨的世界屋脊,形象地表明了青藏高原的地形特征: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有许多内容可以结合情景吟诵诗词歌赋。因此,一位优秀的地理教师,不仅应该具备地理专业知识,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才能在地理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出色的表演,把几十名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随着你听、看、想、做,轻松愉快地度过45分钟。学生不仅学到丰富的地理知识,而且还陶醉于艺术享受中。使他们不愿下课,又盼着上课,这就是地理知识文学美的魅力所在。
五、认识地理关系和谐美
地理知识让学生知道: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与自然平等、共生、共存,因此人和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关系。中学地理学习要求学生通过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建立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观念,形成一个“地理头脑”,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来看待世界,更科学地选择、安排生活和生产,指导人类理性地生产和消费。在对物质资源的消费方面,呼吁人类放弃高消费、高增长、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和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尽可能多地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尽量减少废物的排放,以保持人地复合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良好状态。在人的自身生产方面,主张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传统发展模式是以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把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资源对立起来,而今天的经济发展更强调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在对自然的发展方面,要处理好人与其他生命的关系,强调在人与人、人与其他生命建立起平等、公平的秩序。
通过对地理关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人与自然间的正确发展关系,理解尊重自然,才能和谐共处,从而体味出一种和谐美。
总之,地理教师要不断地发掘出地理学科的美丽魅力留住学生的注意力,这也是我们地理教师应该不懈努力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