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花生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作者: 吴晓 江建荣

摘要:花生肥效试验结合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氮、磷、钾、硼是我县花生种植地土壤的普遍养分限制因子。

关键词:花生;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S565.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177-001

花生是我县最重要的油料作物,目前常年种植面积达5万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花生油和花生深加工产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加。但由于土地退化和土壤养分供应不足等原因,限制了当地花生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为此,自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以来,对花生平衡施肥高产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根据平衡施肥技术开展了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工作。

一、花生施肥效应和养分限制因子分析

1.花生种植地土壤养分含量状况

要进行平衡施肥研究与推广,必须要先了解土壤养分的状况。几年来,在我县花生主产区不同肥力水平的代表性田块选取并测定了102个土样,土壤养分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仅为12.4g/kg,PH值为6.5。土壤有效氮、磷、钾、钼和硼的含量分别为55.3、15.8、89.7、0.088、0.42mg/kg。氮及钾速效养分含量低,有78%和75%的土壤无法提供足够的氮和钾(低于临界值),有36%缺磷、52%缺硼、51%缺钼。此外,土壤中的镁、硫和锌也普遍的缺乏,而钙、铁、锰和铜养分的供应一般较丰富。因此,根据土样分析结果,结合我县当前肥源供应情况的生产实际,选择氮、磷、钾、镁、锌、硼和钼养分作为花生平衡施肥技术的研究对象。

2.花生氮磷钾施肥效应

花生种植地按土壤类型分为潮土、黄褐土、紫色土三种类型。三要素平衡施用是科学施肥的首要问题,几年来,在不同土壤类型上完成的18个三要素肥效试验,结果汇总于表1。试验结果表明,无论何种土壤类型,花生施用三要素的增产效果均达到显著水平以上。在平衡施肥条件下,氮、磷、钾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9.1%、13.1%、15.8%,增产效果为N﹥K﹥P。这说明土壤有效磷含量比较缺乏,而且花生是喜磷作物,增施磷肥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3.花生中微量元素的田间肥效反应

36个次的田间肥效试验表明,花生对中微量元素养分的肥效在不同土壤类型上有一定的差异(表2)。16个硼肥试验中除1个浅位厚层黄胶土试验点平产外,其它15个点平均增产6.5%-10.1%,均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初步认为硼是三种土壤类型共同缺乏的养分元素。在潮土和紫色土土壤上,施用镁肥则平均分别增产7.5%和6.1%,11个试验中有8个增产效果达到显著水平以上。此外,钼肥在紫色土上,锌肥在黄褐土和潮土上都有很好的增产作用。

二、花生三要素最佳施用量

为提高施肥效益,几年来,我们开展了21个花生三要素用量试验。将试验结果按土壤类型分类合并,建立一元肥效模型,按当前市场价即每公斤氮4元、P2O54元、K2O6元和花生5元计,计算三要素最佳用量和施肥效益(表3)。表明内乡花生三要素平均最佳用量分别是亩施N4.9公斤、P2O54.2公斤、K2O5.4公斤,三要素比例为1:0.85:1.1。

试验还表明,虽然花生是豆科作物,但在土壤肥力较低的土地上,在生长早期固氮能力弱时施用适量氮肥,能显著地促进花生早生快发,增加有效分枝和结荚数,因而是一条重要的增产措施。施肥效益分析表明,在最佳施肥量下,三要素肥料的平均产投比分别为10.3、8.3和13.4,施肥效益是K﹥N﹥P。在三种土壤类型中,潮土的施肥效益最好。

三、花生平衡施肥的增产作用

最近几年来,我们在花生主产区不同肥力水平田块上设置63个平衡施肥与群众习惯施肥两个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平衡施肥克服了群众习惯施肥中偏施氮肥、钾肥施用不足和中微量元素养分基本不施的不合理现象。采用了合理的平衡施肥技术以后,平均单产达到253公斤,比习惯施肥亩增产35公斤,增产率12.3%。虽然平衡施肥亩增加肥料成本7.5元。但亩净增收达到120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平衡施肥技术对进一步提高花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指导生产花生专用肥等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南京农业大学主编,土壤农化分析,农业出版社,1996

[2]尹迪信,周正蓉,贵州省铜仁地区花生平衡施肥试验研究,土壤肥料,2001,(3):21-23

[3]章明清,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在花生平衡施肥上的应用研究,福建农业学报,2000,(1):10-1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