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初中英语》Grammar教学之我见
作者: 张蔚莹摘 要:《牛津初中英语》的语法教学是一个旷日持久迄未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依据学生心理与生理特点,从激趣出发,将情感作依归,摸索了在情境中学、游戏中学、比较中学、语篇中学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法,确保了语法教学任务的切实完成。
关键词:Grammar(语法)教学; 在情境中学; 在玩中学; 在做中学; 在画中学; 在比较、归纳中学; 在语篇中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3-018-001
《牛津初中英语》各单元由八个板块按顺序展开,各单元均围绕一个话题,开展一系列听、说、读、写活动。各板块间联系密切,形成有机的整体,充分体现了各单元的严密与科学。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似乎更“青睐”的是Reading,Integrated skills和maintask,而教学Vocabulary和Study skills则多数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至于Grammar板块的教学,更是语法知识满堂灌,根本不从学生角度设计教学,忽视了语言技能的训练,混淆了语法教学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
英语交际教学法的奠基人威尔金斯明确指出:语法是学习的中心,是保证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努力让语法课堂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在用中学,活中学,语法教学才会更见成效。
一、在情境中学
教师巧妙地设计情境,使语法教学在活的环境中轻松愉快地进行,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致,感受心智活动地快乐,收到潜移默化学得语法规则、灵活自如运用语法规则的双重效果。
如教学以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时,可以这样设计:首先在大屏幕上打出一个美丽的公园,让学生陶醉在迷人的美景之中,然后按鼠标,投影出句型:
Ifittomorrow,I’ll
让学生自己设计情境,并想象事情的前因后果。扩散想象,可以引出一系列的条件状语从句:
If it is fine tomorrow,I’ll go to Changzhou tomorrow.
If I go to Changzhou tomorrow,I’ll go to Hongmei Park.
If I go to the park, I’ll climb the hill or go boating.
If I go boating , I’ll sing happily.
If I climb the hill, I’ll be tired.
If I am tired , I’ll come back home.
If I come back , I’ll…
学生滚雪球似地句型操练,加上老师的巧妙点拨,学生既动脑又灵活地掌握了这一句型。
二、在玩中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满的智力发展。若能将语法教学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定能起到“以趣激情,寓教于乐”的作用。
三、设置任务,在做中学
目前使用的牛津版教材所选的话题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我们充分运用任务型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语法内容设计不同的任务,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的同时,发展语言能力。
如在教学过去时态时,我设置了以下任务:
事先准备好如下六句话:
1.Zhu Jun tried his best to make Bi Fujian cry.
2.Pan Changjiang jumped to reach the microphone.
3.Gu Tianle washed his face with milk before the party.
4.Zhao Benshan sold his bike to Fan Wei at the party.
5.Yao Ming danced with Deng Yaping beautifully.
6.Pan Weibo jumped up and down like Monkey King.
然后将全班同学分为六组,分别将六个句子告诉每组第一个学生,教师发出指令开始后,各组开始向后面的同学一个个传话,全部结束后每组最后一个学生大声说出他/她所听到的内容。答案往往千奇百怪,和原句相差甚远。
四、巧画简笔画,在画中学
鲁迅先生认为,文学作品白描手法的好处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笔者认为,简笔画教学与之有共通之处。
例如,学习neither…nor…的句型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一个
,问学生:
What do you think it is?
S1:It may be a square.
接着我在旁边添加边框,变成了一个问:
What do you think it is now?
S2:It may be a box.
我又在正方体上画了几笔,变成了一个
并自然地引出了句型:It’s neither a square nor a box. It’s a gift.
五、在比较、归纳中学
语法教学中的对比、归纳就是让学生对相似的语法现象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和归纳,启发他们找出关键点,发现其差异点。如在教学be动词的过去式was/were时,可以用如下的chant来归纳二者用法上的区别:
I was, you were
Was follows he and she.
Don’t forget they and we.
They were, we were
We can use was and were.
有了教师的点拨和这个chant,学生很快掌握了was和I,she,he,it连用;而were则用在we,you和they之后。
六、在语篇中学
对于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学生来说,结合语篇学习语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将语法点放入语篇中,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能对文章中的语言现象首先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就能引导学生根据语境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又不会使学生感到乏味。
总之,成功的语法教学不仅能充分展示教师处理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英语口语水平等多方面的才华和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训练学生的综合英语运用能力。而且能增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教师若能认真总结,努力践行,则一定能教好Grammar,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18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