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春》《绿》 领悟生动描景法

作者: 宋翠阁

摘 要:学习教材《春》、《绿》,领悟写作方法,指导写作实践,克服写景单调乏味问题。

关键词:角度; 情景; 动静; 正面侧面; 虚实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3-064-001

初中语文(苏教版)编录了朱自清的《春》、《绿》两篇写景抒情散文。指导学生将这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着重分析、探讨作者具体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学生受益匪浅,获得以下写作启示:

一、角度变换法

1.观察角度的变换

观察景物时,观察点如果是固定的,我们可仰视、可俯瞰;可近观、可远眺,把站在同一位置上看到的景观记录下来,这就是定点观察。观察点如果是变换的,可以把在不同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观依次描写下来,这是移步换景的写法。对于同一景物,我们还可从高低、远近、前后、左右等不同角度去观察,这样可以多侧面、多层次地去反映景物的形貌地势,给人以立体感,从而更好地突出景物的特征。如《绿》,按照作者行踪的变化,依次出现三个观察点:山边、亭边、潭边。三个观察点描写对象依次是梅雨瀑、梅雨潭和梅雨瀑、梅雨潭绿。写梅雨潭绿观察角度又体现为先远听远看再到近视。观察点及观察角度的变换,层层渲染,层层烘托,突出梅雨潭绿的“奇异”“醉人”。

2.描写角度的变换

描写角度的变换,指的依据观察点和观察角度从景物本身的声、色、光、味、形、态等角度变换描写。多角度描写景物,能细致地、立体地展示景物的形神风貌。如《春》,描春花色彩:“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状春花形态、光亮:“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春花味道“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又如《绿》:“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写绿的光亮、质地,这些语句立体描摹了景物对象的形神,使人印象鲜明。

二、情景结合法

景物描写,如果没有作者的“情”在其中,这个景就是死的,没有活气,就不生动。情在景中的表现形式常常是景中寓情。例如朱自清绘春,字字写春景却处处显爱意,即便文字中无赞美之言却让读者心头存惊羡喜爱之情。他描绿,直接赞美绿的句子寥寥无几,而那种对绿的赞美和极度的喜爱之情却呼之欲出。这就是将情感融于遣词造句细微处的原因。

三、点面结合法

利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让读者既有整体上的感受,又有细节的感悟。“面”由“点”组成,“点”支撑着“面”,只有“点、面”结合,才能令景物具体可感,形象生动。写“面”,就是从大处着笔,让人对景观有个整体的感受和印象;写“点”,就是对某一具体的景象,采用工笔细描法,从形、声、色等多个方面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景物的彩色照片。

四、正侧映衬法

正面描写是从正面对所写对象进行直接的刻画,而侧面描写是通过对有关的人、事、景、物的描述,烘托出描写的主要对象。二者结合,能更充分具体凸显景物特征。如《春》的春草图:“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是正面描写春草嫩绿,富有生命活力。

五、动静结合法

景物有动态和静态之分,描写景物要把动静结合起来,或以动衬静,或以静写动,或二者融合。为了增强形象可感性,可将动景写成静景;为了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可以把景物的静止状态写成动态,化静为动,写出景物的生机和活力。如: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小草本来是静态的事物,作者用“钻”字,以动写静,描绘了小草长势的情态,从而体现了春的活力。

六、虚实相间法

为了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可以由眼前的景观写到记忆中的类似景观,写到自己想象中的景观,可以将虚像写成实景,将实景写成虚像,自然会将读者带入一种美妙的境界。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置身于争妍斗艳的花海中,春花的丝丝甜味沁人心脾,使作者情不自禁遐想到累累秋果,陡增意境之美。

七、修辞妙用法

修辞的贴切运用能生动表现景物特征,增强文章的美感。

如《春》中“吹面不寒杨柳风”;“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或引用或比喻、排比或拟人分别生动表现春风和煦,春花美艳,春风和悦,形象逼真具体。

八、生动用词法

1.准确、生动的动词

《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生动形象表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突出作者对新生力量的赞美。“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闹”传神表现花色艳,花味甜。《绿》中“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招引”、“追捉”两个动词形象写出梅雨潭绿色的无穷魅力,表现“我”对这绿色的倾心喜爱。

2.传神的叠词或形容词

《春》中“小草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绿》中“她滑滑的明亮着”;“她松松的皱缬着”。这些叠字的运用,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也有一种音韵美。

九、句式选用法

为了写景的需要,在语言的形式上也要有所选择,比较适宜的句式有排比句、对偶句、反问句等。对比、对偶、反问等可增强文章的语势。

这些具体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可帮助学生克服写景时察物不精,内容空泛和语言干瘪,毫无文采的问题,也体现教材是学生写作范例的本质特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