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财务会计》课改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唐钟

摘 要: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本文从教学有效性的特点出发,即时效性、整体性、动态性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财务会计》课程课改教学的过程,强调实现专业课课改的有效教学,要从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有效反思三方面加以探讨。

关键词:备课; 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3-110-001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加强课堂及课改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深化学校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也是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有效性,顾名思义就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也充满了许多变数,预计和结果并不完全相吻合,它是一个情感、个性和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从而形成财会专业课特点的教学有效性。在专业课课改教学的今天,如何把有效教学的理念转变为有效的教学行为,我从备课、教学、课后反思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下:

一、精心设计教案,有效备课

首先在写教案之前,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准备上。对财会课课改教材进行解读,仔细分析,教材不是“圣经”,需要教师加以创造、加工,并体现出课改的精髓所在。如会计核算过程、账户结构、岗位操作规范和技能要求等,围绕实验形成一个教学目标中心,构成一个包罗万象的开放体系。

其次,教师要亲身体验教材,像学生那样去体验学习过程,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题、登账、编凭证……把体会、感受告诉学生,并写在教案上;带着真切而鲜活的体验走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并产生共鸣。所以,“有效教学”积极倡导手脑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切忌纸上谈兵式备课。

最后,有效备课要真正关注学生的要求和发展。在写教案之前要接触学生。就一个实验来说,学生有些业务熟悉,有些业务不熟悉,让学生先看一下原始凭证,再推断这是一笔什么业务,再试着写出会计分录。这样的引导,可接近实际工作操作流程,使学生对业务程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二、知情互动合作,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有效系统。这有效系统的要素有三个方面:(1)教师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是教学有效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对课堂教学的效益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财会课课改教学中,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精心组织教学内容。(2)学生行为的有效性。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有效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有效行为。在课改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既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情感活动,从体验会计工作环境,到最后的小组合作学习,这是一个由知之甚浅到知之较深的转化过程。(3)教学目标有效性。教学目标对教师与学生的行为都具有规范、导向、引导作用。对教学目标有效性的不同认识,会导致不同的师生行为,形成不同的教学效果。财会课课改教学中,每个实验有一个大目标,每节课有一个小目标,这个目标存在于课堂教学内容之中,也存在于小组合作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有效教学行为之中。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影响下,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主要表现在:教师主宰、主客体错位、忽视差异、知识与技能脱节、重负低效、满堂式灌注、追求形式等等,为改变这种现象,实施有效教学,可采用以下策略:

1.优化观念策略。首先以优化教师观念为导向。有效教学观念是教师思考教学有效性问题所获得的理性结论。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形式的采纳,就是“以点带面”。财会专业有效教学体现在教学和学生两方面认识。使每一个师生都能向着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发展。

2.优化学习策略。这主要是指教师学习的优化与有效。实施有效教学的教师不再是“教书匠”,也不是教案的执行者,而是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者、思想者、实践者。财会专业课教师的学习可采用以下形式:教学实践成为后续学习的资源;公开课、教学成果展示、专题研讨等;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反思学习,教师通过反思提炼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优化环境策略。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本身就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想象力的教科书,能提高财会专业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体验会计工作过程,发展有效对话,激发学生的成员感和团体归属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认同、群体互动和成就共进意识,营造工作氛围,努力提高课改教学的有效性。

三、经历课后回归,有效反思

“我的教学有效吗”?这是教学一线老师经常反思的一个问题,它看上去只是一个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不同选择所带来不同教学效果的自我审视,但在根本上,它涉及到人们对教学本质、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及教材(资源)的关系等多方面的认识,尤其是对教学本质的认识,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结构、教学价值都是围绕教学本质而建立的。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而反思则是实现全面发展,促进有效学习的极好手段。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反思是指对自己思维和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必要的反思,将对教学与学习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在网络信息时代,现代教学将会越来越强烈地表现出其作为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教学与学习的活动过程,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身份也会逐步淡化,及时把握这一变化,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学生更加主动发展,有利于课改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郭艳龙.浅析我国会计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J.财会月刊(综合),2005.7

[2]周红勤,程建华.试论“有效备课”J.江苏教育研究,2003.4

[3]何善亮.教学的本质:基于有效教学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57-5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