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儿体会
作者: 贾红党摘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要:营造和谐氛围;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热情;重视知识过程;提炼数学方法;及时反思小结;检测反馈评价。以上几个方面要相辅相成,互相联系和渗透。
关键词:数学; 兴趣; 探究; 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3-119-001
随着新教材的实施和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原有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有的教学内容。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经过摸索、对照和探求,取得了一点心得体会,愿意和大家共同探讨,互相学习。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和谐氛围
由于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先营造良好和谐的氛围,调适好学生的心理状态,使之精神愉悦地投入学习。针对这一点,教师可在上课之前通过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幽默的话语或一个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先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丰富的知识,发挥教育机智,以满足教学过程的需求。
二、创设学习情境
新教材注重把抽象的数学问题放在具体的事例中,更加注重知识与实际的联系、知识的认知、获取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学生的思考探究,互相交流,初步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勤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参与密度和参与深度,尽可能地达到生生互动,并适时地加以启发引导,规范升华,形成一种积极的、热烈的氛围。
三、激发探究热情
新教材在内容上增加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素材,众多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具有层次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有了良好的课堂引入,教师要抓住机会,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形成文字,把过程写出来,然后和教材中的解法进行对照,找出解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引起注意。通过实践表明,这样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板演法、错误暴露法、互改法等方法,使学生的各种方法得到完善和发展。
四、重视知识过程
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对一个问题的认识过程。要通过讲解或启发诱导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知识间的互相联系。有些学生对问题的处理过程不重视,只重视结果,出现了一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结果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虽觉得“眼熟”,好像觉得能解决,但不知从何处着手,结果看来看去,浪费了时间,问题最终也没得到解决。因此,只有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五、提炼数学方法
好的方法好比开启大脑的一把金钥匙。有了好的方法,解决问题时自然省时、省力,学生能很快地把问题解决,这样自然就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其他教师的经验并结合资料,给学生总结出如下解题方法:列举法、排除法、赋值法、数形结合法、代入验证法、换元法等多种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解决问题时就比较快捷、方便。
六、及时反思小结
新教材注重知识模块的形成。每章节结束后让学生自觉反思学习过程,积累知识和经验。对章与章之间的知识做到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形成网络。特别是每章节后所附的复习参考题要督促学生及时完成。若发现知识点的掌握有遗漏的地方,应尽快补救。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障碍,让其形成完整的体系,做到有条理、不紊乱。
七、检测反馈评价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除了练习,还要充分地利用检测的反馈及矫正功能。通过限时检测,使学生适时地认识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以查漏补缺。教师也要及时地把检测结果提供给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出合理的评价,体现新教材的评价功能。一方面,可使学生及时了解数学学习的成功与失败之处,从而能使之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另一方面,若学生知道他在学习中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然,以上几个方面都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和渗透的,决不能孤立地从某个方面要求,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自身要具备一定的素养。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易混点以及教材的设计意图要真正把握,对新课标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总之,通过一定的努力,在教学上一定能取得让人比较满意的效果。以上只是我的一点小小的心得,肯定有很多的不妥之处,请同行们多多指教,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中学数学教与学
[3]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4]高中数学新教材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