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职业学校教学目标转移方向问题

作者: 常丽青

摘 要: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既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中级技术人才。学生毕业之后绝大多数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学生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适应社会,顺利就业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呢?笔者就学校教育方面谈谈职业学校教学目标转移方向问题。

关键词:职教目标; 方法; 教学目标转移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3-118-00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大批的人才,尤其需要大批综合素质较强的初、中级人才。要成功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也需要大力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将大有可为。明确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们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直接的方法论教育意义。具体做法如下:

一、改变教育模式,把单纯的知识教育转向能力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

职业教育、普通教育都以培养人才、养成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目的。但是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注重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更加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知识转化能力、革新创造能力等的培养。把握不住这一点,职业教育也就失去了立教之本、发展之源。因此,只有超越现有的教育模式,依托知识教学,使学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才能使学生自由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变接受知识为发展能力,并使知识为我所取、为我所用。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走出困境,再展辉煌。

二、必须奉行终身教育的理念,把职业教育转向终身教育

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面对竞争日益激烈、职业变动频繁的现实,人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调整、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成为搏击风浪、弄潮时代的人才。就目前来看,这一过程将伴随人的一生,职业教育理应对此作出关照。否则,任凭人们在工作之余进行自发的、试误的、零星的、片段的学习,或者听任人们在优化上岗、转岗待岗时手足无措,不仅对人的发展无所助益,而且也与职业教育的理念相背离。只有调整教育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开放灵活、完备便捷的教育体系;只有拓展教育空间,扩大岗位培训、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只有大力开展科技普及和文化教育,职业教育才能走出低谷,真正发挥出强国富民的作用。

三、创造新的生存环境,把就业教育观转向创业教育观

长期以来,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往往停留在就业教育的观念上,即为人们的谋生服务,为人们所从事的或可能从事的职业提供教育的支持。这种观念在过去或许有其合理之处,但是现在其合理性已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因为目前职业的变动频繁已成为司空见惯的现实,下岗、转岗、待岗、自谋职业的事例已不胜枚举,“一招鲜,吃遍天”、一个岗位定终身的时代已不复存在。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职业教育观,前者以填补现有的就业岗位为取向,后者以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为目的。当前,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大学毕业生已是摩肩接踵,就业市场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态势。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如果固守就业教育的观念,势必很难在人才就业市场上与普通教育相抗衡。因此,职业教育必须发挥其注重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的优势,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在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上下工夫。

四、转变职业教育的理念,把谋生关怀转向人生关怀

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家和奠基者。他认为职业教育是“用教育的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发展其能力,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职业教育的宗旨和功能。表现为“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三个方面。从黄炎培先生对职业教育概念的界定和宗旨的表述上可以看出,职业教育首先应该发展人的个性,其次才是能力。职业教育应该从对学生的谋生关怀开始,逐步向人生关怀迈进。

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是人活着却不仅仅是为了吃饭。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不仅有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要。职业教育如果仅仅满足于对学生的谋生关怀,只注重培养他们适应某一岗位的一技之长,而置精神关怀、心理关怀于不顾,那么当他们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变幻莫测的人生时,就或者会四顾茫然、退避三舍,或者会一蹶不振、自艾自怨,“一技之长”也就难有用武之地。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把谋生关怀与人生关怀结合起来,就目前看,尤其要注重对学生的人生关怀,使他们具有愈挫弥坚、逆境图强的心理品质,具有积极向上、直面人生的生活勇气,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五、改变办学层次观念,从力谋高职转向加强中职

职业教育需要大力发展,但在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上,人们仍有不同的观点,即存在是力谋高职还是加强中职的争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肯定是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这一点毫无疑义。问题是发展高职是否已经是我国目前的当务之急?

当前某些世界发达国家确实出现了中等职业教育萎缩的现象,但这种萎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占高中段学生总数的比例依然保持着相当的水准。目前在欧盟15个国家中,有11个国家的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段学生的比例超过了50%,其中德国超过了70%。我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优势在于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在国际分工中,今后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制造业,需求最多的将是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劳动者,这种人才主要应依靠中等职业教育来培养。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虽然已经有了发展,但总体来说,还刚刚开始做。各地各部门要狠抓它10年、20年,必会大见成效。”因此,在可以预见的今后若干年里,我们都应该坚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心,在人才素质和要求上下工夫,狠抓教育质量,扎实搞好工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