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数字图像处理》的教学
作者: 顾燕摘 要:《数字图像处理》即photoshop操作课程,是艺术类学生展开专业课程学习的一门前导课。
关键词:艺术设计; 数字图像处理; 案例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3-128-001
设计是有目的的创作,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多元化,要实现设计目的,需要的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作为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类的学生,运用这种信息化技术操作来实现自己的设计创意和设计构想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游戏艺术设计、影视动画、影视多媒体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主要面向广告公司、印刷厂、出版社、动画制作公司、电视台制作部、大中小型企业策划部门择业,这些单位均需要学生初来就能够完成一些最基本的辅助和适应性的操作工作,而通过《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满足企业单位的要求。并且,对此门课程深入的理解和熟练的掌握对于学生今后的岗位迁移和岗位提升也有帮助。因为在从事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场景制作、视频编辑、电视栏目和频道包装等工作的每个阶段、每个层面都可能会运用到图像处理软件,学生学得好,可以进一步深入到下一个阶段的创作和设计过程中,因而也就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岗位环节、岗位工作流程和岗位方向,为以后的发展做好规划和定位。
其次,《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为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入学第一学期开设的技能课程,为各个专业后续课程的开展(例如:版面设计、图形创意、书籍装帧设计、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界面与网页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同时,作为首门开设的专业软件类课程,对于软件界面、软件操作和软件特性等知识的牢固掌握也可以让学生轻松顺利的进行后续软件课程(例如:矢量软件Illustrator、印前软件Indesign、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ver等)的学习以及相关软件的自主学习。因此,本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就业。
那么如何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就成为课程建设和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作为高职类院校,和本科院校的培养目的定位不同,更重视对学生基础技术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课程整体设计方面力求针对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和岗位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综合技术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引导学生审美与艺术表现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艺术类学生有专业学习的方向,以上提及的视传专业、游戏专业、影视专业因专业的不同,对软件操作学习过程中所要掌握的表现侧重点也大相径庭。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结合具体专业的不同,对于知识点中重点、难点的侧重以及综合能力训练内容的择选上均有所不同。教师根据艺术类专业学生今后发展方向的不同,在教材原有章节顺序的基础上做了调整。例如: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今后主要从事修图与图像合成的工作,所以围绕此特点调整章节内容分配,将选区、图层、蒙版、颜色四部分知识点着重提前,再将其他知识点调后融入到综合能力训练教学中。
在大的方向和框架确定的情况下,教学还要从宏观走向微观,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比如就本校的学生情况而言:
第一,由于学生是在进入学校第一学期学习此课程,学生首次接触专业课程,大部分学生从零开始,所以本课程采用案例式教学的方法,由案例的讲解制作带领学生完成对知识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运用。
第二,被授课的学生入校被分在四个不同的专业门类中,课程的教学要与每个专业学生的后续专业课程衔接,所以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和案例的选择上根据专业也有不同。
第二,本课程更适于采用阶段性教学方式,集中完成规定学时的教学,有助于各个章节学习的连续性,也可以使案例学习更加深入,降低学生的遗忘率,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
第四,各个专业班级计算机操作基础水平有差异,接受程度不同,班级人数差异也较大,有的班级20人出头,有的班级40多人,教师在教学上也要做一定的调整。例如小班教学(30人以下)教师有精力兼顾到每位学生,对于学习理解能力强有基础的学生可以提高对他们的要求,对于按照进度学习的学生要给予实时的关注,对于基础差、理解能力弱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辅导;而大班教学(30人以上)由于学生人数多,老师兼顾不到所有,在小班教学的基础上,还可以在班中组成学习小组,鼓励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帮助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并给予奖励,这种方式从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不断完善课程建设工作。设计行业发展变化迅速,为了更好地与市场衔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有许多工作需要完善:首先,在教材编写方面加快步伐,制定出适合高职高专院校艺术类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体系,使本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内容更具时效性、技能性特点。第二,建立课程网络资源库,将课程资源和信息及时上网公布,包括新编教材、课件制作、课题设计、示范作品、作业等,便于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拓展学生学习信息量。第三,不断根据行业变化调整案例,将最新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通过教学呈现给学生。第四,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艺术类学生的成绩评定以一张试卷、一次设计作业为标准显得有些不尽合理,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结合平时表现作为参考才能更有效地体现学习效果。
以上是对教学的一点经验总结,总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把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是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完善课程建设的最大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