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探析
作者: 赵建玲摘 要:本文阐述了教师评价制度的涵义、意义和类型,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的现状,介绍了英国实施教师评价制度的经验,并提出高校教师评价的最佳模型。
关键词:高校; 教师评价制度; 特征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3-144-001
高等教育的教学是根本,教学中教师是核心。当前,高校如何科学地评价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是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教师评价的涵义和意义
教师评价是指根据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高校培养目标、要求,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教师的素质、工作过程以及工作绩效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价值判断的活动。教师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提高或改进教师教育实践活动、最能调动教师积极性的过程。科学地实施教师评价制度对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师工作,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师评价制度的两种类型
就教师评价的目的而言,教师评价制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以检查教师的资格和能力,为教师的留任、晋升、加薪、解聘等提供人事决策依据的终结性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 另一种是用以改进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形成性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罚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的评价,作出解聘、晋升、降级、加薪、减薪等决定。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检查和鉴定教师是否履行了应尽的工作职责,他们的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是否符合校方的期望;二是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作出奖励和惩罚的判断。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不仅注重教师过去工作表现和已取得的工作绩效,而且更加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和学校的未来发展。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教师评价,让教师充分了解学校对他们的期望,培养他们具有主人翁的精神;二是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确定教师个人进一步的发展需求,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向教师提供日后培训或自我发展的机会,提高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
我国现阶段仍采用传统的教师评价制度,这种评价制度多着眼于个人的工作表现,而且评价的结果与提职、晋级、加薪、奖金等联系在一起,是一种奖惩性教师评价。近些年来频繁出现在高校管理中的“优胜劣汰”、“奖优罚劣”、“末位淘汰”等话语,突出反映了奖惩性评价在教师职业生活中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它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的目标。但我们要看到,这种影响是自上而下的,常常只能引起少数人的共鸣和响应,因此这种教师评价制度难以引起全体教师的重视,也难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对英国教师评价制度的借鉴
正如英国的教师评价改革,只要奖惩不要发展的评价和只要发展不要奖惩的评价,都不是全面的评价,只有将两种制度结合起来运用于实践才能达到教师评价的真正目的。
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趋向于以奖惩为目的对教师进行评价。曾有报告指出:“评价应被理解为不是一系列草率敷衍的周期性事务,而是一个连续而系统的过程,它旨在帮助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助于保证教师的在职培训及教师工作安排能适应学校及教师个人的需要;通过提高教师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根据更广的信息制度、更适当的在职培训和更完善的专业发展计划来提高教育质量。”此后,英国政府逐渐放弃奖惩性的教师评价而采纳发展性的教师评价。英国的教师评价目的主要不再决定教师的工资、提升或辞退,而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由于发展性评价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投资,无论是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都需要接受一定的培训,而且这种缺少奖惩的评价在效果上也不佳,因此近些年来英国又开始推行一种带有奖惩性的“表现管理”教师评价制度,试图以折中的做法实现教师评价的“双重”功能:一个功能是按照量化指标决定教师的薪金,另一个功能则是促进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
四、构建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的最佳模型
1.动态的评价过程。教育是过程的艺术,没有过程就没有教育。不管开展教师评价的主观意图是什么,它都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目标和行为,而且会影响到他们的心态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当开始对教师进行测量和评价时,人们的心态、行为方式等会随之发生变化。实施动态的过程评价,有助于教师保持高质量的服务状态。
2.综合的评价模式。教师评价带有奖惩性,不仅有助于为教师加薪、续聘、提拔、解聘提供有力依据,而且也有助于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的融合。因而对教师的评价不仅应关注教师当前的表现,而且应注重教师的长期发展,即通过实施教师评价,了解教师的工作状态与工作表现,并根据教师现有的基础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给教师提供指导或进修的条件,从而完善教师的专业发展。
3.特殊的评价内容。例如:⑴在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学校,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如何,是在教师评价中需首先关注的问题。⑵学校面向市场求生存谋发展,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将体现在教师评价中。⑶由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另一主体,同样应是学校评价教师的重要主体。
4.多元的评价主体。学生、教师都是评价的主体。为充分发挥多元评价的导向、激励、诊断、改进和强化功能,可以定期进行教师自评、学生综评、领导审评的多元主体式评价。在几个层面上分别对教师的师德师为、教育教学及综合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这种多主体的评价奠定了多元评价基础,客观上促进了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涂勇.英国教师评价述评[J].外国教育资料,1993,(5)
[3]王小飞.英国教师评价制度的新进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2,(3)
[4]卢志文.“五维评价”——教育服务时代的教师评价制度[J]. 中小学管理, 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