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者: 吴金娥

摘 要:笔者根据切身的教学经验从几个方面来论述如何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达到改革英语课堂教学,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英语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126-001

一、学生现状

艺术类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差,他们大多数是提到英语就头痛,甚至有的学生干脆就放弃这门课程。老师在讲台上投入地授课,学生有的已经酣然入睡,这种场景在课堂上经常发生。此外,由于艺术类专业高考的考核方式和录取方式不同以及本身的专业特点,学生形成了一种固有的印象,认为专业课比文化课重要。因此,学生自然而然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对文化课投入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再者,英语是第二语言,国内没有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因而大部分艺术类学生对英语产生了畏惧情绪,缺乏学习兴趣和动机。

二、因材施教

艺术类学生性格特点与普通专业学生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普通专业学生一般性格比较内向,为人处事低调,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自觉努力,上课出勤率高,迟到早退现象比较少,管理起来比较容易。而艺术类学生多数外向活泼好动,积极主动,自信张扬。且由于自身专业特点,比如外出实习、写生实践等,在上课过程中存在精力无法集中、出勤率低、组织纪律较差、集体观念淡薄、难以管理等问题。英语本身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这些特点都不利于英语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需清醒的意识到这种区别,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总体教学方法上,要采取不同于普通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不仅如此,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不同层次和性格特点的学生也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对安静沉稳的学生采用提问式、启发式;对活泼开朗、思维活跃、善于模仿的学生可结合角色扮演、英语演讲、英语歌曲演唱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对思维敏捷、好动、善于短时记忆、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的学生可采用对话、讲述课文、英语单词接力赛、用英语讲故事等。其次,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把课文的一些难点利用声音、图像、视频等生动地表现出来。利用多媒体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补充一些与课文或专业相关的知识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达到教学目的。

三、赏识教育

艺术类学生英语底子薄,基础差,这是不可否定的事实。但是在英语方面,他们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他们的自卑心理,他们认为英语这道鸿沟无法逾越。作为教师,必须打破他们这种消极的心理。因此,上好开学第一堂课尤为重要。第一堂课的重点不是课本知识,而是针对学生的问题对他们进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从心理上摒除自卑,为日后的英语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是进行英语目的性教育,让学生明白,虽然英语不是他们的专业,但时代的进步对艺术类人才在英语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涵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艺术和艺术类学生走出国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避免直接的、过激的指责和批评,多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学习不太认真,或者上课姿势和动作不规范等现象,作为授课教师不要当场对其进行批评和指责,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要求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一些赞许和鼓励。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我们并不陌生。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尊少女像,并且真诚地期盼自己的爱能被接受。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就给了雕像以生命,皮格马利翁的幻想也变成了现实。我们把由期望而产生实际效果的现象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这种效应向充分表明了赏识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尤其是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效应,自觉运用赏识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从而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四、实用教育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是每位教师牢记的准则,但是笔者认为,这一点不应该仅仅体现在教学方法上,还应该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根据专科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要求,英语教学更要强调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因此,教材的内容应跟上市场的变化和专业的发展。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知道目前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应该学什么,怎样学。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专业背景、发展趋势、市场前沿动态、行业知识等以丰富课堂教学,并使书本与实践需要更好地结合起来。教师不仅要准备书本上的知识,还要随时随地地留意、收集有关的专业行业信息,不断地充电学习,跟上时代与专业的发展,真正做到所讲授的知识永不落伍。

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按照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在学习的过程中使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学习兴趣就越浓厚,教学效果就越明显。

参考文献:

[1]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 高教出版社,2006

[2]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 [M].上海外语出版社,1988

[3]章兼中. 外语教学心理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

[4]Rod Ellis.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M].上外教育出版社,199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