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教学中的表演艺术
作者: 杨帆摘 要:演唱者对歌曲的内容有了认真、正确的理解,同时又注重了歌曲感情的表达,这样才能使听众得到艺术上的享受。声乐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学习过程,它所要求的是一种富于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发展并提高声乐艺术,使之有更新的突破。
关键词:演唱; 表演; 艺术; 感情; 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125-001
声乐教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有自身的特殊性,它将人体的器官作为了一件乐器,通过正确方法的训练,使之运用自如。所以,声乐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学习过程,它所要求的是一种富于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发展并提高声乐艺术,使之有更新的突破,是声乐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声乐教学中,演唱及表演形式的结合,其目的就是传递歌曲的真实情感,使声乐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下面就是我对声乐教学中表演的一些看法。
一、声乐学习中“声”与“情”的结合
在几年的声乐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体会,听其他声乐学生及演员演唱,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大家在演唱时只注重了声音的好听与否,而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情”的运用。有许多人(同时也包括自己)练声时呆板,死气沉沉,练声就只练声,唱歌就只唱歌,二者毫无结合,成了独立的两部分,毫无生机与朝气,缺乏奋进的激情。声与情,歌与艺,从来都是歌唱艺术中血肉相连的两部分。发声、咬字、吐词和内容的表达构成歌唱的整体。好的歌唱演员不仅要求技术好,更重要的是歌曲内容的表达、感情的抒发。在现代社会,声乐不仅仅是停留在听觉艺术上,更是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的结合。一首歌曲创作的成功,不仅要靠歌者具有较高的演唱技术,还需演唱者具有优美悦耳的声音,真挚动人的感情,吐字咬字的清晰,动作大方的形体,以上因素汇集于一体,构成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从而打动观众,满足观众的需求。顾名思义,就是说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才能收到极富感染力、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在声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注重“唱声”与注重“唱情”也有不同的看法,这种不同的看法的存在,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融化的过程,所以,无论在教学还是学习中,都应做到技、艺结合,声情并茂,以情带声,以声表情,富情于声。因为“声”是基本功,没有唱“声”之功,也无法达到唱“情”的目的,也就没有声乐艺术,所以,“声”与“情”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古代唱论《乐府传声——曲情》上说“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犹重,盖声者众曲之所尽同,而情者一曲之所独异。如果“唱者不得其情”,即声音美妙动听,而与曲词内容相背,那么不但不能动人,反而会使听者感到索然无味。这段话就是说,只有演唱者对歌曲的内容有了认真、正确的理解,同时又注重了歌曲感情的表达,这样才能使听众得到艺术上的享受。精湛美妙的声音技巧可以促使艺术感染力的产生,没有“技”也就无从谈及精湛的“艺”,没有纯熟的声音技巧,就不可能有完美的艺术表现,对声乐工作者和学习者来说,“声”与“情”,“技”与“艺”是完美的艺术结合,也是达到完美艺术效果的目的。
二、声乐教学中表演的学习与训练
谈起声乐教学中的表演,可能大家都会想到戏曲、歌剧等艺术形式,这些都是表演艺术的一些方面,而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歌曲中感情的处理。以前在学习声乐的时候,教师只讲发声技巧、气息的运用、吐字的清晰等问题,其实我们除了掌握基本的发声技巧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如:文化知识、诗歌、歌曲分析及欣赏等多方面的内容。其实声乐并不是指单纯的歌唱,它是多种艺术的综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科目,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去唱,其他问题都不考虑,久而久之,就会显得知识贫乏,修养不高,分析作品也会不知所措。因为自己的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的欠缺,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作品,当然表达作品也就更难了,自己表现出来的内容与歌曲内容风马牛不相及,那样的话观众也得不到艺术的享受。记得大学的声乐老师说过,要想唱好一首歌,必须先朗读歌词,了解歌曲的内容和含义,了解了这些基本的知识,处理歌曲时才会游刃有余。
音乐表演就像任何重大的历史过程一样,需要随着时代的前进,音乐表演已经成为新时代听众所接受和喜爱的一个重要方面。声乐教学中的表演是各种因素融合在一个整体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形式,它的艺术魅力在于情感的表现,取决于情感的深刻表达,好的歌唱者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和艺术修养,对生活、历史、音乐有深刻的理解,较高的艺术造诣和声音技巧,还有对声乐事业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把音乐情感通过声音表达出来,以此来感染观众,给观众以艺术的享受。
参考文献:
[1]郑宝华.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之比较研究,中国音乐2005年
[2]野村良雄.音乐美学.北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约瑟夫·巴诺威茨.音乐中的表演,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