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五代北方山水画派的艺术风格
作者: 王艺宁摘 要:五代北方山水画有着自身的独特风格特征:鲜明的地域特色、大山大水的全景式构图、笔墨皴法的创立、山水精神意蕴的抒发是其艺术风格的四个基本要素。
关键词:五代北方; 山水画派; 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148-001
五代时期(公元907-960年),国家四分五裂,原来以唐朝都城长安为文化中心的一统局面被打破,在北方中原地区和南方的西蜀、江南形成了三个文化中心。三个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及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各自呈现具有地域风格的文化特征,绘画活动也因此表现不同的地方特色。这个时期,中国传统绘画中最重要的题材与形式——水墨山水获得重大发展并走向成熟。生活于中原地区的荆浩、关仝、李成等山水画家,深入体察北方地区的自然景色,着力再现大山大川的壮美气象,开创了气势雄强的北方山水画派,与南方山水画派各领风骚,成为中国山水画史上最早出现的两个流派。本文将视点集中于五代北方山水画派,通过对五代北方山水画家传世作品的观摩研究及历代文献记载的学习归纳,将五代北方山水画派的艺术风格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鲜明的地域特色
为躲避五代时期战乱,北方山水画派的画家们多隐居在北方的崇山峻岭之中潜心艺术创作。荆浩隐居于太行山,他的山水画体现的是北方太行山地区的特质;关仝为陕西长安人,图写关陕地区秦岭、华山山水;李成则生活在山东营丘,描绘齐鲁平原一带风光。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带给画家独特的审美感受,他们将北方山水独特的美感表现出来,使北方山水画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以荆浩画作《匡庐图》为例,此画虽借庐山之名,但图中展现的分明是荆浩生活地区的北方山川景色,石质坚硬,气势雄伟。正如米芾《画史》所谓:“荆浩善为云中山顶,四面峻厚”、“山顶好作密林,水际作突兀大石”,画中危峰重叠,壁立千仞,山势陡峭,有很强的石质感。再看画中林泉树木,山上有飞瀑数道,山下是静静的水面,山顶山间多置松树或密林,右下角的浅坡上画了几棵枝繁叶茂的长松。长期隐居在太行山中的画家,对北方的山势深入观察、体悟而“默与神遇”,画中山水正体现出北方山水的特色。
五代山水画家师法自然、崇尚写真。荆浩及其传派以所在地区的真山真水为描写对象,表现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蕴涵内在生命力的壮美景色。
二、大山大水的全景式构图
为了准确地表现北方山水的雄伟气势,传达出大自然震撼人心的感受,北方山水画家多采用大山大水的全景式构图,“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间立意定景”(《林泉高致》)。
荆浩的《匡庐图》开图千里,是全景山水画的典型范例。该画以高远结合平远构图,上面留天,下面留地,整体布局结构严密,井然有序。画面右下角的临水浅坡上有几株茂密长松,左下角和右面是静静的水面,在远方与天色相接,水中有一人撑船。缘石坡而上,在山脚和山腰处各有一处村舍。屋后有石径逶迤深入山中,路上一人正在赶着毛驴行路观景。向上看去,整个画面的中间是巍巍群峰,柏松密布,山中有数道飞瀑落下,景色壮丽。再向上看,画面最远处的主峰高耸入云,周围烟岚飘渺,堪为画中最佳胜境。
三、笔墨“皴法”的创立
“皴法”的创立是五代北方山水画家试图真实描摹自然山水本来面目的产物,从而使中国山水画在此时获得了最重要的技法方面的进步。
唐代以前的山水画主要以勾线填色为主,水墨山水尚无典型规范的皴法可言,最早使用完备皴法的即是五代山水画家,荆浩更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他批评吴道子有笔无墨,项容有墨无笔以及提倡水晕墨章的言论反映了五代山水画家变革水墨山水画技法的决心。《匡庐图》是迄今为止所见最早的使用皴法的作品,从中可见荆浩描绘山石树木已经不再使用线条勾勒填色,而是用有笔有墨的皴法,把物象的形态、质感更加真实地表现出来。为了表现出北方大山的质感,画家先以突出的轮廓线与结构线确定山石的形体轮廓,再以“雨点皴”、“小斧劈皴”顺着山石的轮廓线走向作出或横或竖或斜的变化,最后施以水墨层层渲染,表现出山石的凸凹、阴阳,给人以笔健墨浓的观感。
四、山水精神性意蕴的抒发
荆浩在《笔法记》中首次将“气韵生动”这一产生于六朝时期的人物画的品评标准扩展到山水画领域,提出山水画创作也要追求“气”、“韵”,要在真实描绘自然景色的基础之上表达出山水的生命气韵,创造“气质俱盛”、形神兼备的审美意象。
综观荆浩、关仝、李成等画家的作品,荆浩的山水画景物完整细致,气势雄浑,境界严峻高迈;关仝善画秋山寒林、幽人逸士,笔下景色经过构思裁剪,雄奇中蕴涵着荒凉。另一位山水画家李成的寒林平远景色“气象萧疏,烟林清旷”,别有一番荒寒萧寂的意味,他在山水画的抒情言志方面上达到了新的境界。《读碑窠石图》中,李成描写了冬日荒凉的土岗上,有一位骑驴老者伫立在一座高大的石碑前仰观碑文,旁有一童子持杖侍立,四周荒草枯树杂生,远处是荒寒的旷野,整体气氛苍凉萧疏。画面景物简洁却蕴涵强烈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我们似乎可以从画中读出作者对大唐王朝和显赫家世的怀念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五代北方山水画派上承晋宋隋唐,下启后代千余年的山水画发展局面,在中国绘画史上树立起一座照耀千古的丰碑。和艺术史上所有绘画流派一样,五代北方山水画有着自身的独特风格特征:鲜明的地域特色、大山大水的全景式构图、笔墨皴法的创立、山水精神意蕴的抒发是其艺术风格的四个基本要素。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2]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三联书店2000年版
[3]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