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应论视角赏析喜剧《温莎的风流娘们》中的人物对话

作者: 程英

摘要:本文将运用顺应论来分析莎士比亚的喜剧《温莎的风流娘们》中的人物对话。经研究发现,顺应论能为戏剧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语用学视角。

关键词:顺应论; 戏剧对话; 《温莎的风流娘们》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151-001

本文将主要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和社会世界方面对人物对话进行分析。

一、人物言语选择与心理世界的动态性相互顺应

根据维索尔伦(1999)的观点,心理世界主要涉及交际者的性格、情感、信念、意图等心理因素,说话人选择语言的过程正是顺应自己和听话人的心理世界的动态过程。

《温莎的风流娘们》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福斯塔夫便是其中非常有趣的一位。这位胖骑士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他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吃喝玩乐,不劳而获是他追求的目标。剧中他几番受捉弄出尽洋相,令人忍俊不禁。第一幕第一场(P11)他刚一出场就表现出了个性。

1.福斯塔夫:喂,夏禄老爷,您要到王上面前去告我吗?

2.夏禄:爵士,你打了我的用人,杀了我的鹿,闯进我的屋子里。

3.福斯塔夫:可是没有吻过你家看门人女儿的脸吧?

4.夏禄:他妈的,什么话!我一定要跟你算帐。

5.福斯塔夫: 明人不作暗事,这一切事都是我干的。现在我回答了你啦。

6.夏禄:我要告到枢密院去。

7.福斯塔夫:我看你还是告到后门口去吧,也免得人家笑话你。

8.爱文斯:少说几句吧,约翰爵士,大家好言好语不好吗?

9.福斯塔夫:好言好语!我倒喜欢好酒好肉呢。斯兰德,我要捶碎你的头;你也想跟我算账吗?

夏禄由于受了福斯塔夫的欺辱非常生气,扬言说要告到枢密院去。他在培琪家撞见福斯塔夫,二者当面对质。福斯塔夫采取先声夺人的策略,不但不回避反而首先问夏禄是否因为这点事就要把他告到王上那去。福斯塔夫这样问一定是听到了什么风声,想确认一下。在2中夏禄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列举出福斯塔夫的所作所为,以说明其罪行之大,自己有充足的理由把他告到王上那去。面对夏禄的职指责,福斯塔夫抛出了一句“可是没有吻过你家看门人女儿的脸吧?”这句话把福斯塔夫的泼皮无赖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然吻看门人女儿的脸比起入室抢劫来说是轻微得多的罪行。对此福斯塔夫不会不知,但他拿没有吻过看门人女儿的脸来为自己辩护显然是耍无赖的行为。另外福斯塔夫这里的言语选择也是与他好色的个性相顺应的。福斯塔夫的有意不合作,使夏禄非常气愤,至此表态一定要找福斯塔夫算账。(“This should be answered.”) 这里夏禄使用的是“answer”这个词“偿还”的含义。而在5中福斯塔夫利用了“answer”这个词一词多义的特点,把夏禄所用“answer”的含义换成了“回答”的含义。他承认夏禄对他的指控为真,并说现在我回答了你啦(“That is now answered.”)。福斯塔夫故意和夏禄玩文字游戏,以此嘲弄夏禄。夏禄很生气在6中说要告到枢密院(The Council)去。福斯塔夫继续他的文字游戏,他故意把“The Council”(枢密院)换成了它的同音异义词“in counsel“(私下的),嘲笑夏禄告到枢密院去不会起任何作用只能使夏禄自己被人笑话。福斯塔夫的言语选择是与他对夏禄指控的不以为然,轻蔑戏谑的态度相顺应的。爱文斯看福斯塔夫不但不向夏禄承认错误反而戏弄他,怕他们打起来,赶快劝说福斯塔夫,“大家好言好语不好吗?”(goot worts)对此福斯塔夫回答说“好言好语!我倒喜欢好酒好肉呢。”(Good worts! good cabbage!)这又是精彩的一句,生动表现了福斯塔夫吃喝玩乐的人生观。

二、人物言语选择与社交世界的动态性相互顺应

社交世界包括社交场合、社会环境、规范交际者言语行为的原则和准则。金钱是莎士比亚所描绘的那个温莎小镇社会生活的潜规则。几乎所有人的行为都受金钱利益的驱使。福斯塔夫为了开辟生财大道去引诱有夫之妇,桂嫂利用自己与安的亲密关系赚钱。金钱在婚姻上被看作首要因素。培琪夫妇不同意把女儿嫁给范顿的原因就在于范顿没有钱。就连范顿,一个高贵的绅士,都承认他起初追求安的目的是因为其父的财产。这种社会的价值取向对人物的言语有很大影响。即人物言语会与此相互顺应。例如第一幕第一场(P7)爱文斯和夏禄的一段对话:

1.爱文斯:正是这位小姐,没有错的,这样的人儿你找不出第二个来。她的爷爷临死的时候——上帝接引他上天堂享福!——留给她七百镑钱,还有金子银子,等她满了十七岁,这笔财产就可以到她手里。我们现在还是把那些吵吵闹闹的事情搁在一旁,想法子替斯兰德少爷和安·培琪小姐作个媒吧。

2.夏禄:她的爷爷留给她七百镑钱吗?

3.爱文斯:是的,还有她父亲给她的钱。

4.夏禄:这姑娘我也认识,她的人品倒不错。

5.爱文斯:七百镑钱还有其他的妆奁,那还会错吗?

6.夏禄:好,让我们去瞧瞧培琪大爷吧。

牧师爱文斯为了劝法官夏禄原谅福斯塔夫,建议夏禄转移一下注意力给侄子和安·培琪小姐作个媒。为了说动夏禄,爱文斯当然得极力赞美安·培琪。在1中爱文斯使用了具有煽动性的字眼“这样的人儿你找不出第二个来。”他所说的这样的人儿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原来就是将继承一大笔财产,成为很有钱的人。爱文斯的这番话一方面说明他在婚姻上很看中财产的多少,另一方面也说明他认为夏禄也这样看。

本文结合了语境的动态顺应论,分析戏剧《温莎的风流娘们》中的人物是如何顺应不同的语境而进行语言的选择。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维索尔伦的语境动态顺应论能够帮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言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戏剧。

参考文献:

[1]Shakespeare,W. 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 [M].New York:Washington Square Press,2004

[2]Verschueren.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imited. 1999.

[3]刘正光,吴志高.选择——顺应-评Verschueren《理解语言学》的理论基础[J].外语学刊,2000, (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