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南宁区域金融中心配套服务性产业链的发展
作者: 黄炳祥摘 要:南宁作为区域省会中心城市及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随着中国——东盟经济自由贸易区的建成,需要构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本文探索如何加快南宁区域金融中心配套的相关服务性产业链,逐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区域金融中心。
关键词:南宁; 区域金融中心; 配套服务; 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K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168-002
一、前言
金融中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通过自身的金融集聚功能和相关的配套服务产业共同推动,以发挥更大的功效。集聚的实质是以产业链为主导的内生的集聚,依托产业链为载体,通过产业链的前、后向延伸,实现金融业的内生综合集聚。南宁作为一个区域省会中心城市和辐射东南亚、服务大西南的经济区,需要构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
二、南宁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现状、发展趋势及目标分析
1.南宁金融机构聚集程度上初具规模
南宁作为广西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近几年经济健康运行,金融产业增加值平均水平较快,金融机构聚集程度上已初具规模,目前已拥有中国人民银行南宁市中心支行、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四大金融调控监管机构,两大政策性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五家股份制银行,加上农村信用社联社、邮政储蓄机构、广西北部湾银行和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办事处,自治区级保险分公司25家,上市公司有7家。
2.南宁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趋势和目标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和北部湾经济区的运行,南宁金融业发展将迎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南宁为构建区域金融中心提出发展战略,即短期主要任务是“夯实构建金融中心的经济基础,建立区域筹资型的金融中心,积极推进五象新区‘金融街’建设”,中期追求“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提高金融创新能力,争取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创新中心和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到2015年底,建立一个以南宁为金融集聚中心,服务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远期目标为“自2016年始规划至2030年,要建成依托广西,立足西南,服务泛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三、南宁市金融中心配套附属产业的现状
1.配套服务性产业现状分析
1.1南宁信息技术服务滞后。当前,信息技术是改善金融交易绩效的有效手段之一,信息技术服务的发达程度是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目前城镇居民家庭移动电话普及率214.02部/百户、农村109部/百户,互联网用户42.54万户。利用手机、互联网等电子产品进行交易的用户仅占手机、互联网总用户的10%。多数金融机构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偏重于柜面的负债、核算业务的处理,难以满足个性化金融增值业务的需要。
1.2南宁物流贸易与金融产业缺乏有效合作。目前世界主要金融中心除了单纯的簿记型金融中心外,几乎无一不是经济、贸易和物流中心,金融业与物流贸易等多元化经济发展相辅相成。至2009年底,南宁市已建成琅东、安吉、江南、金桥、玉洞等多个大型物流中心,有363家交通运输企业,4.28万户个体经营户,具有较好的物流业发展条件与市场基础。但在打造中国——东盟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业基地、交通枢纽中心以实施石化、林浆纸、钢铁等临海工业项目中,南宁市的贷款支持和保险保障服务方面支持较弱,难以形成企业发展与金融发展相辅相成的良性作用。同时,南宁市金融产品创新不足,不能为客户提供有效汇率风险管理的金融工具,贸易企业和金融机构缺乏有机结合,贸易融资率不高。
1.3南宁金融服务中介机构发展不足。目前,南宁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数百家,但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没有几家。而仅有的几家专业性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不能够及时和快速地提供准确的企业信息,从而导致金融交易成本增大,严重阻碍金融市场的运行。此外南宁没有建立起一套系统的规范中介机构健康发展的法规体系,造成中介机构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屡见不鲜。
1.4南宁金融人才资源欠缺。人力资源是金融服务业的核心资源。目前南宁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人才匮乏,特别是熟悉国际金融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匮乏。据统计,南宁金融从业人员只有几万人,占南宁人口的比重不足1%,相比于香港、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15%比重相差甚远。
四、南宁区域金融中心配套服务性产业的发展措施
1.推进信息技术创新,引领金融服务发展
构建区域金融中心,推动金融业跨区域经营,需要信息技术服务创新。首先加强金融业与信息服务业的合作,提高手机、互联网等电子产品在金融交易上的普及率,加大金融市场开发;加快南宁金融信息产业园区建设,创造条件大力吸引国内外数据处理、软件研究开发中心、软件测评中心、信用卡中心、电话呼叫中心、后援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同城和远程数据备份中心等相关企业入园,将园区培育成为金融辅助产业的重要集聚区。
2.发展物流、贸易,为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支撑
物流中心和贸易中心建设能够为金融中心提供支撑。首先,南宁市要发展成为区域性物流枢纽,物流金融服务中心。其次,要建设成区域性商贸基地,商贸金融服务中心。加快建设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大型产业批发市场。
3.完善金融中介机构服务体系,营造良好金融服务环境
金融中介机构服务体系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业化分工,把结算清算、数据处理以及法律、会计、咨询等专业部门独立出来,建立一大批为金融市场服务的中介机构,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投资咨询公司、金融数据处理公司、金融软件开发公司、信用评级公司、金融灾难备份中心、理财培训中心、保险经纪人组织等,形成专门为金融服务的后台运营中心,使交易成本降低,信息透明,运作起来更为方便安全。
4.建设金融人才高地,为金融中心提供后备力量
针对金融人才缺乏现状,需要推动南宁教育、文化、科研等服务产业规模扩张、质量提高,促进金融服务业加快向高层次发展。如,广西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为导向,组合创建发展急需的新专业,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对急需的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咨询策划、信息中介服务人才,应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和提供中低层次相关专业人才,从行业整体水平的层面提高金融等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基本素质,加快现代金融等服务业的发展壮大。
针对发展南宁金融服务业高端管理人才缺乏的特点,依托广西各高校及专业研究机构,加大金融服务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形成本土的高端人才培育基地,以满足不断扩大的高层次人才需求。
5.强化政府服务意识,推动金融中心建设
在南宁创建区域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作用,强化政府部门的金融服务意识,从战略规划和组织协调方面予以落实。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和推介,拓展金融机构发展空间,把全市现有与金融有关的机构及后续进入南宁的金融机构都集中到五象新区的金融集中区。加强对南宁本市权限范围内的行政事业性基金、收费项目减免政策和地方财政扶持政策的研究,逐步调整和形成有利于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用地、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参照执行重大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对高端金融服务业项目审批设立“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加强南宁市金融服务办公室的组织推动力度,统筹协调全市金融服务业发展工作,加强与其他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协调与配合,积极推动各级相关政府和部门、行业协会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做好相应的金融管理和配套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工作,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完善应急处理机制,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为营造金融自由化提供后备支撑。
乘借国家西部大开发及中国——东盟经济自由贸易区的政策扶持,在目前安定和平的环境下,南宁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及引进,完备相关基础服务设施,打造高效健全的金融制度,强化政府服务意识等建设,相信,南宁必将能逐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区域金融中心。
参考文献
[1]黄解宇,杨再斌.金融集聚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3-10
[2]邓永华,陈叶玲.金融集聚与南宁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J].市场论坛,2009,(4)
[3]郑长德.中国区域金融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6,342-350
[4]谢沛善.金融集聚与泛北部湾区域性金融中心构建:目标模式与路径选择[J].学术论坛,2007,(9)
[5]夏宝芳.论金融人才建设[J].广西金融研究,2006,(12)
[6]尧金仁.打造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配套的服务性产业链[J].上海保险,2008,(3)
[7]邓永华,陈叶玲.金融集聚与南宁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J].市场论坛,2009,(4)
[8]张家寿.打造南宁区域金融中心的若干思考[J].地方研究,2009,(3)
[9]南宁年鉴2009
[10]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07中国经济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8,10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