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快乐的“发现者”
作者: 吴世亮摘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学的过程》一书中指出:“发现并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的能力,而是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关键词:心理学家;知心朋友;快乐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316(2011)5-083-001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以音乐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我们应该把课堂中进行音乐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一个自己发现、探索音乐的空间与机会,促使学生自主参与探究,愉快学习,主动发展。
一、营造探究发现的氛围
现代教育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前提。教师应该拒绝一切非教育因素的干扰,以平等民主的态度与学生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心里接触,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一同探讨。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育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愉快的艺术。”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接纳的、宽容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体贴,使其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使我们的学生敢说、敢想、敢问、敢做、敢创造。
1.走近学生
有这样一句话:“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这个世界绝非成人眼中的世界。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了解学生的兴趣点、疑问点。上课前多思考:学生喜欢什么?学生想知道什么?学生愿意怎么学?等等。当你蹲下来看时,你就会发现学生自己就是宝贵的教育资源。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提出的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就像一条长长的牛鼻绳,牵着学生的思路,学生的思维过程成了教师的操纵过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我在平时的课堂中则倡导一种“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喜欢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更喜欢以一些征询性、启发性的话多问问学生。
2.倾听学生
有一种十分重要的理念叫“倾听着的教育”。强调不仅要让“学生倾听教师”,更强调教师要倾听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师要精讲、少讲,教师讲的越少,学生自己发现的就越多,信息就会越丰富,教师要成为一个好的观察者、倾听者,认真听听学生说了些什么,耐心倾听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及他们的发现。
二、重视探究发现的引导
音乐中的探究发现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指导。教学中,教师要以引路、诱导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条件,把学生领进知识的殿堂,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探索、发现、感知、理解、创造音乐。使学生在提问、探究、解答的过程中与音乐进行碰撞、交流。
1.精心设置“猜测”
猜测,是一个人的记忆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推理能力等多种智力作用的结果,是对事物的结果作出的一种试探性的判断。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学生天生好奇,乐于猜测。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参与音乐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2.巧妙运用“对比”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在感受相同体裁或不同体裁的任何一件作品时,总是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的,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比较。课堂上我经常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比较感受,比较记忆,比较想像,比较演唱等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多思畅想,感受快乐,从而不断地积累知识经验,培养丰富、美好的感情。
三、提供探究发现的空间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尝试和探究,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探究”这一要点,提供各种探究机会,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从各个方面、多角度地将“探究学习”切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的音乐感知、理解、鉴赏、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简而言之,就是要多方面地创造一个良好的探究空间。
1.发现问题的空间
有学生提问的课堂才是有蓬勃生机的教育园地,才是让老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的地方。任何发明、创造、改革无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是开路先锋,问是深耕之犁。
其实,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究的过程,问题本身就充满变化、丰富多彩。教师应开放出一个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空间,让学生自己通过比较、观察、聆听等方法去发现问题,使教学过程围绕着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展开。
2.合作学习的空间
每个学生都有一些超越时空的思维空间,从中隐藏着新异的思维,常会进出智慧的火花。合作学习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这些不同的内心感受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各异的思维品质在合作学习中“释放”出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同桌合作、师生合作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讨论、演唱、创造等活动。以前在学跳集体舞时,总是由老师说了算,老师说站哪里学生就站哪里,老师说队形怎么变就怎么变。但在探究的课堂中,教师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
3.聆听音乐的空间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新标准反复强调要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感觉和体验。音乐教学中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唱歌、演奏、创作活动,都是围绕着听展开的。聆听音乐的过程就是学生对知识发现、探究的过程,学生的很多疑惑只能由音乐来解开,学生很想知道的许多问题也只能从音乐中找寻答案。因此,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坚持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主,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动手、动口、动脑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思考、分析问题,领悟、理解自己所发现的音乐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