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数学
作者: 赵雁摘要:教师只有不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使学生乐游在知识的大海中,从鼎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快乐;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5-089-001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一个人一生中至少有12年,将学习作为自己最主要的任务。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如果在不快乐的情绪下度过,这样的学习无疑是低效的。那么,怎样使数学课堂“乐”起来?
一、阳光的教师。快乐的课堂
教师不能把教学当作谋生的手段,而是一份经营的事业。这份事业需要爱心、耐心、慧心,这份事业让我们阳光、快乐。不快乐的教师很难教出快乐的学生,不快乐的教师也很难享受美好的生活。我们不能只看教学参考书,而不知道“喜羊羊、美羊羊”。教师只有心中充满阳光,才能快乐的工作,才能把温暖传递进课堂,才能让学生接收到、分享到快乐。快乐也是一种财富,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
二、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动起来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并且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收到较大的效果。在活动过程中,既要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去创造,又要及时反馈、及时指导,还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例如,在学完《七巧板》后,为使学生能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正方形的基本特点,鼓励学生拼一幅图。学生作业交上来后,构思比较简单,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并不急于品头论足,而是适时组织同学在小组、全班范围交流,互向启发,逐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最后,一批形象逼真的人物、动物等展示出来,活动让学生经历了过程,让作品得到完善、欣赏。还有比这更快乐的吗?
三、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喜羊羊、火车、汽车、坦克、手枪……),图片(机器人、孙悟空、哪吒……),水果(苹果、梨子、桃子、橘子……)],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生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生2:摆整齐。生3: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好吃的放在一起。生4: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探求新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l:我们组整理玩具有:喜羊羊、火车、汽车、手枪……生2:我们组整理图片有:机器人、孙悟空、哪吒……生3: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桃子、橘子……(学生回答分类理由和方法时,教师适时引导,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评价。)师:各小组再按不同标准把东西分类细化。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把汽车放一起,把火车放一起…“生2:我们把孙悟空放一起,把机器人放一起……生3:我们把梨子放一起,把苹果放一起……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观察者、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开展学习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比赛最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面向大多数学生,创设一个竞争的机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从而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口算时,我们常常以“开火车”、“接龙比赛”、“争冠军”“送小蚂蚁回家”等方式的比赛练习,做得好的同学立即给予表扬,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一举两得。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钻研教材,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只有不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使学生乐游在知识的大海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