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作者: 高美琴

摘要:生活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效课堂,在数学教学中以生活实践为基础,能让幼儿在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帮助幼儿更轻松地领悟数学的抽象关系,增进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提供幼儿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生活;数学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5-093-001

新颁布的《纲要》在科学领域明确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生活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些都在向我们透露着:生活就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效课堂。

一、在生活中无拘无束感知数学

1.善于捕捉生活化的数学信息

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事物,都能提供给我们诸多的数学信息,例如,孩子们发现车轮是圆的,很多房子的屋顶是斜的。回家的途中能发现的各种数信息(几辆车,几个行人,几朵花),幼儿园里的各种数学信息(几扇窗户,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几个小朋友)。还可获得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其上下、前后、左右等形体及空间方位的认识,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有关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

2.积极营造生活化的数学环境

皮亚杰认为:3-6岁的幼儿属于前运算时期,因此教师要创设与幼儿相适宜的环境,提供具有意义的操作材料与机会,鼓励幼儿去发现与交流,丰富幼儿的数经验,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的发展。

如在自主游戏环境中,我为幼儿创设了包含数学因素的材料和情节设计,让幼儿在游戏的情节中,无拘束地利用同伴间的相互影响来共同学习、共同促进与提高。如“娃娃水果店”游戏中,在每样水果的标价上,有的直接写上3元、4元不等的价钱,有的写上“3+2元”、“5-3元”等;游戏开展中,我请两名幼儿当收银员,其他幼儿分别扮演顾客,每名顾客有10元钱,让幼儿自由地进行购买活动;购买时,规定幼儿手中的10元钱只能买2样或3样的水果。

二、在生活中轻松自如学习数学

1.积累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经验

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幼儿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幼儿接受新知识形成亲能力的知识准备,只有生活经验丰富,体验正确才能找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结合点。

例如为了让幼儿的日常生活多蕴含一些数学知识,我们将幼儿的日用品、学习用品统一编上幼儿的学号,幼儿对自己和别人的学号就跟名字一样熟悉,在要学习相邻数之前,就让每一个幼儿找一找自己学号的邻居,三个三个地手拉手告诉大家,你学号的邻居是谁?要学习单数和双数之前,就让幼儿去拿与自己学号一样数量的雪花片,两个一对两个一对地摆,摆到最后发现了什么秘密?又例如学习分类之前,我要求幼儿根据“筐子”的标记收拾整理桌面玩具,其标记有时是不同颜色的,有时是不同形状的,通过实践证明这一教育方法可行。

2.探索多样化的数学游戏

《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能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饶有趣味地学习数学。

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我有目的地创编一些相应的数学游戏。建构游戏《造房子》中,为幼儿提供三角形、正方形立体积木若干,上面分别写有1—6的数字,复习6以内组成,感知组成的排列规律。玩时幼儿将三角形积木做屋顶,根据三角形积木上的数字,选择组成该数字的两个部分数的正方形立体积木做屋顶下面的柱子,搭成房子。操作中让幼儿比较、感知:数字越大,它的组成房子越高。由于活动内容来自生活,活动情节丰富有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极大兴趣,这些看似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却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三、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巩固数学

1.大胆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家庭生活资源能以逼真的生活情境巩固数学知识,使得幼儿学习起来更感轻松、自然和真实。

如:统计家里一星期买了几斤水果,每天吃了几个,还剩几个?给父母分发物品练习数的组成,测量家庭成员的身高,并比较,数数自己有多少种玩具,数量有多小?图书有多少?大的、小的、薄的、厚的各有多少?你是按什么规律或顺序摆放的?你试试还可以怎么摆放?找找家中哪些物品可以用来排序、数数等。幼儿在这些活动中掌握了数数、排序、分类、加减、时间、量等知识,还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用语自理能力,增强了任务意识,更重要的是幼儿自主的思考、探索解决了问题,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2.迁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教育应遵循密切联系幼儿生活的原则。现实生活是幼儿学数学的源泉,幼儿生活中处处隐含数学,应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有一天,阿姨给我班送来了一篮橘子。我数了数有20个,可班上来了40名幼儿。在吃点心前,我就告诉他们吃完点心自由找一位朋友来拿橘子分着吃。孩子们吃点心特别带劲。吃完后与朋友一起排队拿橘子。有的幼儿拿着橘子想也没想就分成两半;有的幼儿在朋友的注视下先在橘子上比划着,取得了朋友的同意后再分开;有的幼儿则明显地想多吃一点,被朋友发现后争执不下,才很不情愿的拿了一瓣给朋友;有的幼儿则是拿着桔子后先把皮剥开数了有多少瓣后再你一半我一半的分(或看着橘瓣直接分开)。幼儿在分橘子的过程中就体验、理解了物品的等分。像这样的例子生活中还有很多。

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人生活得更美好,所以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更好地体现了数学的现实生活意义和重要的社会价值。

生活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效课堂,在数学教学中以生活实践为基础,能让幼儿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帮助幼儿更轻松地领悟数学的抽象关系,增进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提供幼儿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因此数学教学中要以生活实践为基础,把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