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道德之花充溢幼儿心田

作者: 孙景芳

摘要:幼儿道德教育是一种生命的教育、生活的教育,是引导幼儿走好未来人生之路的起步。将道德教育渗透于课程活动、游戏活动、一日活动和家园共育活动中,把显性渗透和隐性渗透相结合,有目的地在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的整个教育过程中施加教育影响,逐渐转化为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真正达到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5-097-001

一、课程活动中渗透道德教育,美化幼儿心田

幼儿教育不应该是学科化的教育,而应是综合化的生活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的一生打下基础,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生活就是幼儿学习待人接物的教科书,活动中充满着无数渗透着品德因素的事件,如孩子在活动时无意撞翻了凳子,却没人把它扶起来;喝水的时候,争先恐后把水泼在地板上,午餐后吃水果挑最大的,针对这些情况,单凭说教往往是不行的,因为,幼儿最初接受是活动中的某些规则,但真正让幼儿牢记不忘的规则需要在幼儿切身的经历和体验,反复实践和坚持不懈的制度保证,如当我观察到有的孩子推倒凳子视而不见时,我就在活动中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人摔跤会哭吗?那椅子宝宝摔跤会疼吗?如果椅子宝宝倒了,我们还可以坐上去吗?为什么呢?在语言活动《猴子学样》中,通过情景表演,然后请幼儿进行讨论:猴子们吃到桃子了吗?它们为什么会摔下来呢?接着让幼儿想一想,猴子们怎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吃到桃子,孩子们说了好多方法,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排队,接着大家排着队过河,发现这个方法是又快又安全,再请幼儿回忆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排队,——滑滑梯、做操、喝水、洗手等。由此可见,幼儿道德启蒙的整体性就表现在德性培养是自然而然地与行为习惯培养、情感意志培养和个性培养有机融为一体的。

二、角色游戏中融入道德教育,滋润幼儿心田

陶行之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人是立身之本,由于孩子年龄较小,靠说教是很难进行道德教育的,而游戏是幼儿最向往的,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首先为幼儿创设一种健康、愉快、安全、乐于合作、能分享的有责任感的游戏氛围,让幼儿在其中体会不同的社会设施和角色的功能,学会互助、宽容和合作,如在角色游戏中,我以“外婆”的身份前往“娃娃家”做客,起初,孩子们不以为然,好像家里来客人跟他们是没有关系的,仍然玩自己的东西,于是,在我的提醒和开导下,他们似乎明白自己是家里的小主人,应该尽小主人的义务,并拿凳子给我坐,再给我泡茶,一下子家里显得非常的热闹,游戏也进入到了高潮。最后,在讲评时,就针对这件事让孩子们再进行表演,与其说让其他孩子在观看表演,还不如说在进行道德教育的熏陶。

三、日常生活中注入道德教育,渗透幼儿心田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陶行之曾经说:“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国家之本”,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而琐碎的,却日复一日地反复出现,潜移默化之中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充分利用生活中的道德因素,是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途径。如,午餐时,我除了让幼儿品尝食堂叔叔阿姨为他们烧的美味可口的饭菜外,还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食堂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饭后,带幼儿去观察保育员老师整理餐具、拖地等;小朋友亲眼看到保育员阿姨用力一道道、一遍遍地拖、非常辛苦。实际上观察不仅使幼儿对幼儿园的工作人员产生敬意,而且使他们懂得了应该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饭菜,不往地上乱扔脏东西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一般采用随机渗透的形式,这种渗透是无时不有、无所不在的。又如在户外活动时,我也为幼儿准备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项活动,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各类竞赛性游戏中,教育幼儿团结一致,激发上进心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在以高跷、抛双球、跳绳、玩皮球等为主的小型游戏中,教育幼儿互谅互让,不争抢活动器具,老师都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进行引导。

四、家园共育中凸现道德教育。陶冶幼儿心田

陶行知说:“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有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的品德个性、习惯、爱好特长,为人处世的态度及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前,幼儿家庭教育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有的家长不仅重视教育,而且善于教育;二是部分家长虽然重视教育,却不懂得幼儿教育的方法,压抑了幼儿的发展;三是有些家长既不重视幼儿教育,也不善于教育幼儿。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努力做好幼儿家长工作。如有一次,我班的孩子,他很喜欢班级里的橡皮泥,就悄悄地把橡皮泥拿回家了,第二天,他奶奶就向我了解情况。原来,橡皮泥是她孙子自己拿回家的,由于孩子的分辨能力较弱,也不能用“偷”来断定孩子。于是和他奶奶达成一致,我以故事来引导孩子,告诉孩子,橡皮泥也很喜欢和你一起玩,它昨天晚上睡在你家了,可是他今天想家了,你能把它送回家吗?并告诉他,幼儿园里的玩具是不随便离开的,我们大家应该爱护它们,由于家园配合比较默契,达成教育的一致陛。

儿童的道德教育只能在愉快、欢乐、积极向上的教育体验中获得,而我们的老师应该把道德教育注入幼儿的心田、渗入他们的人格特质,让道德之花充溢幼儿心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