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农村职高生的特点浅谈教育策略
作者: 杨春霞摘要:作者认为,对职高生的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输得出,社会满意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并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个性和素质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职高生;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5-122-001
从我校近几年所招收的职高学生的总体情况看,虽然大多数能遵规守纪,服从管理,在学校管束下愿意学习,但相当一部分人的德育和管育基础肤浅和薄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不明,学习目的不清。总体表现浮躁好动,没有明确的理想,不知读书为什么?将来怎样立身处世没想过。即使有理想,也很短浅,且不牢固,一般是功利性的,从众性的,父母要求的,没有明确的根据自身特点确定的牢固的理想和学习目标,昏昏然的情况突出。学习内驭力不强,要我学的多,我要学的少。
2.品德行为习惯不良。据调查,相当一部分初来职高的学生,不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是什么,有的连守则和常规的意识都没有,因而表现出行为飘浮,作风放荡,习惯差,少数人抽烟喝酒,甚至男女生在一起酗酒、打架斗殴事常有发生;学习很不主动,无故迟到缺席现象时有发生,虽经多次教育和严加管束,但反复性大。
3.双基基础差,学习信心不足。由于职高生在初中阶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都较差,加上应试教育影响,多次经历考试失败的打击,学习方法不好,因而学习信心不足,严重影响职高期间的学习和知识的迁移。
4.组织性、纪律性不强。据了解,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原校就是“双差生”。进职高后,仍自由散漫,无故迟到缺席,有的甚至旷课。晚上不按时就寝入睡,有的甚至躲过管理人员和保卫人员的眼睛翻墙进出学校等。
5.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力差。职高同学虽有敢想敢为、好表现和强烈的实践欲,但是非观念不强,易冲动,做事不考虑后果和危害,经常做出一些违规违纪的事,如损坏公物、聚众斗殴等,老师发现进行教育,承认错误快,反复性强。个别的甚至成了害群之马。有的本人也想学,但一遇到困难或不认真学习的问题,就自觉不自觉的随波逐流,昏昏然打发时光。
6.非智力因素不强,内在潜能发挥不够。据调查,职高同学基本的智力因素并不差,但就是非智力因素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刻苦钻研的意志力等不强。因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甘落后,不求上进的现象较突出,所以表面看,每个同学都不是傻子,但就是学习起来不起劲。
根据职高学生的上述特点,要搞好对他们的教育培养,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统筹考虑,抓落实,才能见成效:
1.加强理想前途和学习目的教育。“理想是事业的大门”,“志不大者管不达”。职高同学初中阶段经常遭受考试失败的打击,一般缺乏远大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的。因而通过诸如正面的讲解,主题班会,形势报告,先进典型或自学成才模范的现身说法,榜样示范等途径,对他们进行有目的的、坚持不懈的理想前途和学习目的的教育,调动其学习的内需是第一要务。
2.加强遵纪守法教育。纪律和法律是搞好学习,做合格公民的保障,特别是对成熟度不高、自觉性较差的职高生来说尤为重要。首先,要通过教育,使他们明确法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增强遵守的自觉性。其次要组织他们学习、记住法纪,并对照检查,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第三,结合实际组织他们讨论制定一些针对性强、便于实施的班规、室规等,并把讨论制定的过程变成学习提高的过程。第四,对违反纪律者,坚决动硬,以儆效尤,强化其法纪意识。
3.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初人职高的同学在初中很少涉及职业理想,对专业的选择很感茫然,即使选了,一般也是受其父母或亲朋功利思想影响,盲目性大且不稳定,不利专业学习。所以学校和教师一定要结合本校学生实际进行职业理想和职业选择教育。如经常跟学生分析现在的就业情况,将来的就业趋势,国家的就业政策,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如何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及有关条件选择专业和职业等。
4.加强集体主义教育。职高同学来自不同学校,小团体意识较浓,这是造成初到职高后常出现冲突和打架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是减少冲突、形成良好班集体、搞好学习的重要条件。具体可采取讲道理、开展活动、竞赛等途径培养新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
5.改革思想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教育方法的选择及好坏,直接关系教育的效果。因此,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是搞好职高生思想教育的关键所在。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①尽量运用广播、电视、录像、录音、幻灯等教育传媒手段进行教育,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避免干瘪的说教。②根据职高生浮躁好动、好表现、喜实践的特点,多开展一些文娱、体育和有针对性的参观、演讲、主题班会、郊游等活动或竞赛,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既锻炼培养其动手、动口、动脑自我设计、自我管理的能力。又可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对班、校的凝聚力和学习的兴趣。③用爱心点燃希望之火。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理论,老师,家长对学生的信任和期望会唤起和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其内在学习潜能的充分发挥。因此,老师、家长一定要关心、爱护、信任学生,千方百计激发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用爱心去发现和点燃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壮大和强化其学习的内驭力,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