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诱思探究 营造绿色课堂
作者: 孙静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晓公式、定理,而且要体现丰富的文化知识,价值观念。数学老师应力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入诱思教育,营造一个春意盎然的绿色课堂。
关键词:诱思探究; 问题情境; 绿色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004-001
新课程为适应当前发展的形式,提出了“诱思探究”的口号,明确指出: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晓公式、定理,而且要体现丰富的文化知识、价值观念。因此知识不能成为数学教育的唯一依据和唯一目的,所以每一位数学老师应力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入诱思教育,营造一个春意盎然的绿色课堂, 有目的地,润物细无声地进行诱思教育的渗透,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去体会知识的真谛。
那么该如何去营造绿色课堂,融诱思探究于数学教育之中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诱思一,上好数学序言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序言就是要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内容,把学生领入学习的“大门”。如果在学习之初老师能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劲头十足地投入学习。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学习中找到乐趣,让学生由让我学转为我要学,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新的东西学生有兴趣去接触它但同时也伴随着畏惧,所以在引入时要讲究技巧。例如在学习数列这一章时,不妨这样引入:
讲述一个游戏规则:给班上5名学生发奖品,第一位同学得一件,往后任何一位同学得到的数量均为前一位同学的2倍,问这5位同学分别得了多少件奖品?让学生写出一组数后,提问如果全班50名学生,那么第50名同学应提多少件奖品?(让学生思考一会儿,使学生头脑里有一点项与项数的印象,并为后面写数列的通项公式打下伏笔)让后讲课本中的例子分别举例,写出一系列数,并让学生观察上述例子,思考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引出新课。
再例如,人们常称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足见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根据课堂内容设置问题,制造悬念。在引入二项式定理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在一开始就设计一个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
若今天是星期一,再过8100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用具有潜在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将教学内容自然呈现在学生面前,用问题抓住学生,用悬念激发其探究欲望,顺利达到自然引出本课中心内容的目的。这个实际问题在学生学习了二项式定理可以将其拆为(7+1)100最终得到解决。
诱思二,讲述数学史和科学方法, 促使学生晓之以理
我们惊叹于数学的历史悠久,可以说数学的发展史与人类的文明史同步。而数学史中一些典故可以让学生为人类的文明而惊叹,体会知识的产生的必然性,这一切又是那么的来之不易。在教学中穿插讲述数学中的一些小故事,学生会油然而生一种对数学的自豪感。当然,穿插故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注意材料与所学内容的联系。所举材料要详略得当,切记空洞说教。
例如,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数域的扩张,对数的认识更上一层楼.在这里可以向学生补充这样的数学小知识。公元前5世纪左右爆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当时为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兴盛时期,他们认为“物皆数”,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而一位善于钻研问题的毕氏学派成员帕索斯发现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与斜边不可通约”。即今天的无法表达为两个整数的比,无理数产生了。本该是件值得庆贺的事,但是在当时成为荒谬和违背常识的事,不仅触犯了毕氏学派的信条,而且也冲击了当时希腊人的普遍见解。因此,在当时人们接受这种“荒谬”,违背常识的事情是多么困难的事啊!这个事件就成为数学史上的第一次数学危机。
希帕索斯的这个发现是伟大的,应该得到很高的奖励,可是他获得了什么呢?据说当时他正在和同伴们坐在一条行驶在大海的船上,当他把自己的发现讲出之后,他的同伴就把他抛入大海处以淹死的惩罚,他因发现真理而献出宝贵的生命。但是真理是淹不死的,希帕索斯的发现,迫使人们去认识和理解:第一,数(自然数)及起比(有理数)不能包括一切几何量,但数却可以用几何量来表示。第二,直觉和经验,乃至实验不一定靠得住,而推理证明才是可靠的。
诱思三,联系社会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标注重能力素质的培养,着重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而培养这种学生学习的最佳温床就是强调知识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相联系。因此教师要以科学严谨的教学态度启发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开拓思维,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活跃,更贴近现实生活。
如在排列与组合的教学中讲两个原理时。可举这样两个例子:
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汽车,也可以乘火车。一天之中,火车有3班,汽车有2班。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应用加法定理3+2=5种)
从甲地到乙地,要从甲地先乘火车到丙地,再于次日从丙地乘汽车到乙地。一天中,火车有3班,汽车有2班,那么两天中,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应用乘法原理3×2=6种)
这个例子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们都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因此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也很有兴趣,在不知不觉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受到启发,受到教育,接受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领悟到“教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活性。
由以上三个方面构建出了绿色课堂的大致轮廓,将诱思探究与数学教学有机地融会为一体,早在一百多年前伟大的精神领袖马克思就指出:“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将是一门科学。”当今现实已经证实了马克思的预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已紧密统一在一起了。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求真、求知的活动,而且具有价值导向、精神统领、人文负载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做到教书育人,充分发挥诱思探究的价值功能。
总之,营造绿色课堂,在数学教学中贯穿诱思探究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