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有效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

作者: 王爽

摘 要: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不是知识的接收器和信息储存仓库。也就是说,教学中需要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地探索、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有效教学; 新教学观; 能力培养; 独立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012-001

“有效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活动,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合作学习过程:

一、认识教育教学中的“新教学观”

在进行化学有效教学中,我们要实行全面的“新教学观”,新的教学观是基于新的知识观和新的学习观,新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习者自身主动建构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教师角色要发生本质性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研究者。这种新教学观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建构过程,教师在适当情境下给予智慧型指导和帮助。逐步构建“先学后导”的教学范式,培养“懒”(反思性、智慧型)教师和勤学生,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2007年4月本人有幸初访杜郎口中学,在杜郎口中学接触了 “三、三、六” 教学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杜郎口中学充分地把课堂让给了学生,充分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传递。

二、培养学生全新的学习方法

1.让学生学会预习

预习是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在农村中学90%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山东的杜郎口中学、江苏的洋思中学都把预习的环节融入到教学课程改革之中。在上课前进行预习,就率先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2.教会学生听课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要让学生听好课,首先要了解学生;想做到这一点,就要能做到与学生“堂上对话”。而教师如何做到与学生实现“堂上对话”呢?首先得选好话题。话题要“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联系”,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起到“点捻”的作用;其次寻找矛盾冲突,引导学生从话题中寻找矛盾冲突,善于制造“事端”,使学生产生一连串问题并引导他们去解决;以解读案例深化学生的认识,通过实践案例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了解学生后,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引导学生去听课。

3.让学生学会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而且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质疑、多提出问题。

三、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传统模式,应将教师的作用从“教”提高到“导”。“导”就是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去经历化学。学生有了兴致,就会激发求知欲,形成积极的“心向”。在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创设与学生心理需要同步的情境,唤起学习热情。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化学真奇妙!”从而产生“我也想玩一玩、试一试!”的心理。这样的教学,除了知识的传递,更多了一份情感的交流,一次思维的碰撞,使学生萌发出一种化学真有趣,我要“玩”好化学的愿望,从而更加乐意去学习化学,在化学世界里自由翱翔。

在新课改中实行“有效教学”,我们要的是学生的能力,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在今天的教室里,学生不敢或不知问出一句:“老师,我们去哪里?”总觉得老师走在前头,一味要学生“尾随”。甚至有的老师是将学生“背着走”的。要改良教学,或许我们今天该提出要学生“带路走”的赶牛教法。

另外“教学是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和教学的发展方向,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育手段的运用。在不同的教育观念影响下,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方式自然而然地受教育观念的支配和影响。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教师应如何根据新课程目标,形成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呢?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学生会学,最后达到不需要教。新课程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不是知识的接受器和信息储存仓库。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或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观点,都要经过一个内化过程,也就是说,教学中需要学生自己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要有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分析和思考。教学改革不应停留在提高学生今天的学习成绩上,而应有助于学生学习有阶段性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毕竟有限,在科学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如何创造,教会他们如何获取、精选、综合和分析有用的知识和信息,使他们具有在综合、分析、学习、研究过程中进行创造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一些适应本地生活、生产需要的实际应用性问题,注意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素材组织教学活动,增加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找到向实际问题过渡的渗透点,使学生领悟化学的应用价值,达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能力,为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走进新课程

[3]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新思维、新模式,现代教育报,2008年9月15日

[4]杜郎口中学的教育课改模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