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作者: 田箫语摘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健康,以情感教育维系素质形成,是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课题。本文用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如何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等各种事例来论证情感教育在美术课堂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角色互换; 尊重学生; 轻松氛围; 共鸣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013-001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健康,以情感教育维系素质形成,是教育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课题,是社会发展对现代教育所提出的新的要求。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将教育与情感的关系,比喻为池塘与水的关系。他指出:“犹如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一样,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美术教学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中,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美术的教与学。教师只有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美术课堂上采取情感教育的一点小小心得。
一、角色互换,体验乐趣
作为教师,要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例如在素描静物写生这课中间,一般情况都是教师事先把静物摆好,然后让学生写生,这样学生比较被动。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状况,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提前让学生自己讨论、挑选他们喜欢的物品,各摆一组静物,最后把几组静物跟老师摆放的静物放在一起,每个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摆放这组静物的理由,可以从感情上来阐述,也可以从物品的外型色彩构图上来考虑,以及他们想用何种手法来表现画面。不少学生的物品都是从家里带来的,往往每个物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有很浓烈的生活气息,让大家觉得很亲切。用这种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方式进行教育,得到的是快乐、是乐趣、是性情的陶冶、是个性的形成。
二、以爱育人,以情感人
教育家夏丐尊还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和保证教育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教师,也取决于学生。对于学生来说,凡是和自己关系好、感情深的教师所给予的教育影响,即使是严厉的批评,他们也认为是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而愉快地接受。反之,假如师生关系不和,那么同样的教育影响,学生往往是不理不睬,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吸引了学生,也吸引了教师自身。学生认真听课,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领会教师的意图。而教师从中能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在授课过程中,更加投入,更加易于发挥,能够顺利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授课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无法替代的心理满足。因此,我在上课之前,要先了解班上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对美术课的感兴趣程度,凭借上课时的微笑,热情的问候以及幽默的语言,真诚的表达,创造了教学过程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间的美好感情,在教学中有时还表现出“爱屋及乌”的激励功效。学生出于对老师的敬慕,也就对所授的课程抱有学习热情,并努力学习来增进和老师的感情,以回报老师的爱。
三、用心发掘,以理服人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理服人,特别是要注意转变评价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千万不要随意否定学生的作品,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实际上对于学生,不管作品完成的好坏,还是回答问题准确与否,只要他是用心完成的,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评价,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不要一棍子打死。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与敬佩感。记得一次当我们还在画结构素描的时候,一个基础掌握的不太好但又急于求成的学生拿来了一张课后画的明暗素描来给我看,看得出他花了时间在这张画上,可是效果并不好。直接否定肯定是不行的,我就跟他讲:“老师很高兴你能自己开始研究复杂的明暗素描,这种主动学习的精神值得全班同学学习。我要让大家来欣赏你的这张画。但是我觉得如果你能把我们现在讲的结构用到这张画中,这样画面会更精彩的。”然后,我就给他指出了结构的错误并仔细地在旁边给他做了示范,有了对比,他很快看出了自己的问题,很有信心地跟我讲:“老师,我明白了,基础不打牢固是不行的,我一定要把结构画好,再去表现明暗,这张画还是不给大家看吧,等两个星期后我一定可以把我的画贴上墙。”(在我们班上是把优秀的作业展示在墙上的)果然,这个学生从此开始很努力地研究结构和明暗,废寝忘食地画画,很快他的作业就上墙了。
四、教态亲切自然,师生共创和谐氛围
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同时学生也会从老师的这种愉快表情中受到鼓舞,激发起爱老师,爱这门学科的相应情感。所以,在学生面前,老师应永远是亲切自然的。即使是对待差生,老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一个暗示的动作,有时比严厉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爱护和关怀,从而使学生能自觉改正缺点,避免产生师生间的对立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师生在认识与情感方面的沟通,变一切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师生共同创造出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是学生心语的倾听者,而美术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的过程,相互沟通的过程,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营造良好的情感气氛,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和付出,才会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夏丐尊.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