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说明文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

作者: 戴燕白

摘 要:目前说明文教学还存在一些弊端,笔者对这些弊端进行思考、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说明文; 教学; 弊端;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025-001

一、说明文弊端种种

1.错误把握文章内涵实质

有位老师教《桥之美》,备课时,他认为《桥之美》阐明了一个美学方面的原理:桥之美在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继而得出结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才是真正的美,不协调就不美。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成昆路上的直线桥作为反面例子说明美学原理。其实,桥之美在于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成昆路上的直线桥,均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全具有了桥之美。文章的解读在此,文章的内涵实质在此,文章的理在此。“教什么”就是教的这个原理,而后面的“怎么教”直接由“教什么”决定。但是当我们自己仔细读一遍课文,文章的内涵不是这样,理解已经偏离正道。文章的内涵实质是最后一句话“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这也是作者最想说的理。如果在备课的时候找错了理,课堂上教出什么样的课可想而知。

2.脱离课本

《核舟记》是中学语文课本唯一文言说明文。有位老师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决定用新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请看教学三个环节:“一、以叙代讲,激发兴趣;二、以演带读,促进理解;三、以画带背,加深理解。第一个环节重点讲述《核舟记》故事,用现代汉语说明;第二个环节,以课文为剧本,表演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第三个环节先口述画面,再对着画面读课文,最后照着画面背诵课文。”从表面上看,三个环节好像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预期效果。但是,再看看,脱离课本现象严重。第一个环节用现代汉语叙述,文言文的味道全无。《核舟记》的魅力不在于故事,而在于寥寥数字把核舟、人物、器物栩栩如生刻画出来,言简而意赅。第二个环节,依据课文表现形象,有创新的意味。由于前一环节没有很好理解文章,做好铺垫,表演的效果充其量形似,神似根本达不到,原因在于没理解“神”怎么达到神似。第三个环节,看似始终没有脱离课本,但是以画说文,画占了文的风头,学生照画说文,记住了画面,文的想象没有了。脱离课本,也是说明文教学弊病之一。

二、分析弊端

1.说明文本身

大多数说明文语言科学准确,缺少形象的描述,有的说明的道理比较深奥。老师为了说清楚这些道理,就把语文课上成自然课、科学课或地理课,造成的结果是语文课丢失。

2.教师

很多情况下,中学不太重视说明文教学。说明文往往教的平平淡淡,这也是说明文教学存在很多毛病重要原因之一。

3.学生

学生不太爱读说明文,对说明文兴趣不大。

三、如何解决说明文教学弊端

说明文教学弊端,老师想过很多很多。实际上,解决弊端需要内外结合,修好内功的同时注重外功。

1.修好内功

语文老师内功即内在的修养。内功深,离不开博览群书,离不开反复朗读,离不开不停写作,离不开漂亮板书,离不开提高教学艺术的种种。教学首先要把握内涵实质。内涵实质的精准把握需要老师练好内功,读一遍直击课文的实质。修好了内功,才知道“教什么”,继而安排“怎么教”。内功深避免很多错误,使教学更加流畅。练好内功,练就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练成很强的表达能力,无疑对语文教学帮助很大。

2.注重外功

语文老师修好内功的同时还应注重外功,外功是“花招”,让学生乐于学。

2.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钱梦龙先生在教《中国石拱桥》时,先让学生描述桥的“两肩”,学生怎么说都说不好。学生抓耳挠腮时,钱老师才让学生打开课本,看看茅以升先生怎样介绍《中国石拱桥》。学生憋了这么长时间,打开书看课文特别认真。钱老师恰恰抓住了学生的求知欲,想知而不得知获得知识最有效的。还有一些老师教说明文时,用故事、谜语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也增加说明文教学的有趣性,让学生更乐于学习。

2.2学生多参与,注意语言实践。说明文,学生参与其中,学生才能体会学习快乐。语文,在很大程度上,是语言的艺术。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言在实践中才能“活”起来。因而,多增加语言实践,更有利于学习说明文。语言实践离不开读。反复朗读才能领悟优美的语言。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揣摩课文的意思、体会作者主观感情的变化、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这些,不通过朗读很难体会和领悟。读,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读的形式,如朗读、默读、个别读、带着问题读等等。另外,把语言放到语境里去理解,或抓重点语句让学生体会说明文的客观性、语言的准确简明和周密触发兴趣点,或删词、换词让学生直观感觉到说明文言语的特点。以写促读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实践方式。让学生自觉主动阅读教材,模仿说明文的选材方式、结构方法、写作技巧引导学生积累优美词、句、段、篇,并学会运用,并适当设计练习如仿写练习,训练语言表达。

2.3关注说明文文化内涵的解读和拓展。挖掘说明文文化内涵,发现说明文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热情。比如《说“屏”》一课,把屏放在古代文化和当代文化里解读。既增加文化内涵,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4变抽象为具体,提高学习效率。有时候,利用教辅,变抽象为具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或多媒体教学,呈现直观的形象,唤起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或适当地辅以图表、配以编制图表、做图示等方法,增添感觉上的新趣,更好地实现思维形式的转变。一些教辅适当情况下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如何解决弊端:跃跃欲试放在先,语言训练很重要,挖掘文化好处现,还有抽象变直观。内功外功一起修,都为了让学生爱学说明文,说明文不再显得枯燥无味,在生动形象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感染学生,最终养成学生的意识品质,实实在在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春芳.说明文教学应重视文化内涵的解读[J].学语文.2009年05期

[2]王霖.说明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探析[J].宁夏教育科研.2006年03期

[3]吴雪冰.说明文阅读教学低效性深层原因深究[J].新作文.2010年08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