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作者: 曹俊武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 方法; 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026-001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那到底什么是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而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通常学生做得好的事情都是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因此,改变当前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厌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到底如何来激发兴趣呢?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常说“爱屋及乌”,对于教育来说,本身也隐藏着这样的问题。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见,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顾及到师生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所以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二、探究新颖的导入方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一节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第一步。那么,怎样才能讲好开头呢?作为教师对教材应有准确把握,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颖导语。具体地讲,教师可通过讲述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名言、俗语等导入新课;可在新课的开头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也可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作为讲解新课的导语,使它成为引发学生注意的焦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当然,教师仪表端庄、亲切和蔼、教学语言生动、条理清楚,讲清本节课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好奇心是青少年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的心理基础,是激发其不断地进行钻研与创作活动的内部动力,在政治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设置悬念,巧妙地预设疑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奥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三、创设乐学的学习情境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兴趣会油然而生。教育心理学上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
要想乐学情境的创设,就得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在教法上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实物演示、操作、绘图、电教等手段来渲染气氛,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形象型教学,有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愉快的学习情境。还可以使用漫画、图片、电教直观引趣法,在教学中的恰当运用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师在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还要考虑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如果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某种启迪,受到了教益,学到了真本领,那么他们便会觉得学了有用、有效果,这样无形中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学习后的有用结果告诉学生,用学科知识的效果去激励他们,让学生在学习时得到喜悦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获得喜有所得的满足感。所以在讲《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时,明确不履行义务的后果,提升学生的法律素质;通过被侵权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树立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到有关部门寻求保护的意识和必须正确行使权利的观念,这样就能理论联系实际地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及维权意识。每节课的结束时都提一个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使学生能及时意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自觉性。
总之,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一定能打造出生动和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学
[2]中学政治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