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作者: 陈金明摘 要: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在全社会提倡创新的大背景下对教育的要求。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教师应根据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创造力。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关键词:素质教育; 解决问题;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040-001
一、首先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
数学学科的丰富内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判断,推理及跨越时空的想象力。在整个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设计教学预案、评价体系等各个环节都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新教学方法和思路,用多种解题思路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综合,探索联想,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发展和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二、充分利用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1.重新认识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因素,甚至调整教材的知识体系的安排。
2.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应重视知识的发生及过程,还要引导学生不受“定式”或“模式”的束缚,去探索问题解决的各种条件和各种方法,利用不同的数学思想,充分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构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3.1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发挥创造性,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配角,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尊重学生,放弃唯教师是从的旧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宽松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和教师参与教与学的过程中,使他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2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随时处于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利用好教材中的合作交流、观察等模块的内容。
3.3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联系实际,多寻找学生的兴趣点,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着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思考,去想象,去创新。
三、让“问题”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动力
1.要让“问题”的设置和确定成为贯穿课堂的主线,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它可以通过独立解决、与同学合作解决、教师也参与的合作解决几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爱思考的习惯。同时,也鼓励他们创新地从不同角度地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设置问题要有梯度,要有新意,尤其是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探索结论的各种可能性,要对学生有启发性,难度要适用,既要有利于拔尖,也要有利于大多数,还要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多方法的解决。让学生通过思考,能解决绝大多数的问题,树立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提升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让学生敢于修正他人的想法,甚至是老师的一些想法,让学生们能将几个想法组合成一个更佳的想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应该把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形成数学能力两个一起抓,突出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