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作者: 佟川摘 要: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不断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兴奋的情绪,可以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可以很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能动的自觉学习,本文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的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050-001
一、课堂导入创设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教学时必须巧妙运用授课艺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让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制作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不仅能在愉悦的影像引导下集中注意力,而且更能全方面立体地感受语文课中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深刻地体验作者的心灵感受。这样,既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备课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说”提供机会,使学生产生“说”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二、质疑问题以疑激趣
质疑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可把鼓励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着力点。例如,在学习新课文时,可以先讲解一些先前各种对文章的理解和评价,以及对作者的简要介绍,然后安排学生主动去搜集资料,对于先前讲解的出处和解释进行进一步的挖掘,甚至可以鼓励学生针对性的找出反面的评价,这样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就会更加有助于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记忆。由于抓住了主要问题来设疑,学生的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很快弄清了课文的主要意思,并把握住了文章的脉络。教师应该经常性的灌输学生敢于用质疑的眼光审视名家的作品和讲解,使学生从小树立质疑的学习态度,只有敢于质疑,才会推陈出新。
三、教学内容生动形象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和思维特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地再现教材描述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教材,增强他们的形象思维。如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让学生一边看投影,一边听配乐朗诵,随着课文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不断地变换画面,这样学生获得了丰富的表象材料,从整体上收到良好的感知效果。语文课教学应该遵循人的认知规律,生动形象的讲述和演示,更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学生表演兴趣盎然
表演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项极富吸引力的活动,如果能够把它很好的运用到课堂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会引起学生争先恐后的表演欲望,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兴趣盎然,这样学生不仅积极,而且学得好,在愉悦的环境下掌握了知识。诗词吟诵,让学生在反复的吟诵中,感受一种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角色扮演时,允许学生脱离课本,自我表现和发挥,这样才会真正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五、扩展思路,鼓励自学
目的是为了较系统的了解该作家的作品特点和艺术风格。鼓励学生课下做足功课,上网查找该作者的相关信息,丰满该作者的艺术风格形式。另外,课前给学生留下问题,如作品的创作环境和当时的社会现状。这样,学生就会积极的准备资料,使他们在学习中补充大量的课外知识,符合语文学习日积月累的规律。
六、创新教法,创新学习
在教学方面,教师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优化教法,不仅传授知识,还要交给学生知识累积和创造的规律和方法,交给学生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精神方面就要形成一种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学习气氛,给学生自由度,让他们主动地、自由地思考、想象、发问、选择、质疑。教师对于学生的创造性要善于引导、鼓励;对学生的异常思维方式要善于理解。
如作文训练中,题目和形式不必死板单一,可以同时出几个题目让学生选择,也不必规定学生怎样取材立意、布局谋篇,而要给学生一定的选择度,提倡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去主动积极的准备素材,给予学生去自我阅读、探索、发现的机会。
总之,在语文课教学和学习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就会使学生愉悦地学习,充满兴趣地去游向文化海洋的深处,挖掘文化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