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学生识字的途径

作者: 朱岳珍 徐惠芳

摘 要:识字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为了使他们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教者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丰富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

关键词:识字能力; 识字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067-001

一、做好课前预习

每个学生都想在课堂上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鼓励。而在识字教学中,以往的教学形式大都是老师唱主角,学生只是充当配角跟着老师随声附和。这种完全灌输式的教学,学生没有完全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之中,自然觉得枯燥乏味,对识字不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开始试探着在课前布置一些针对生字词的预习作业,慢慢地我发现,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在课堂上变得更活跃了,课堂上他们成了真正的主角,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了。而且课堂上多了很多的“小老师”,他们会把自己在预习中好的识记方法和同学分享,也可以在课后进行有效的一对一的帮助,这样掌握快的学生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掌握稍微慢的学生便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简笔画简洁、生动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一课时,让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雨”这一个生字时,我就根据小学生对这个字的理解,在黑板上把这个字生动地画了出来:“雨”字上的一横就代表雷电,一竖跟横折钩就代表一间房子,里面的一竖就是闪电,直穿房子,把房子都打了一个孔,那么房子就漏水了,那里面的四点就是漏进来的雨水。学生的想象力真是不可想象,我把他们的话转变成了生动的图画,收到了很好的认字效果。

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兴趣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动力。别看一年级学生年纪小,可是,创新意识很强,表现欲望很高。交给他们识字方法后,让他们自己去识字,他们很高兴。有的学生把字编歌,如:“土”字,有的学生编,十下一横便是土;木上有撇便是“禾”。还有的学生玩猜字谜,如:房子上有一点是什么,是宝盖头。还有的用熟字记生字,三点水加上工就是长江的“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以后,他们会主动认字,识字的积极性很高,识字也就变得容易了,效果还很好。

四、在朗读中识字

1.界定清楚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比如说对一些事物的认识他们只是从外表上的大概轮廊来加以区别。而对这些事物的细微差别他们是难以发现的,如电脑游戏中的“找别扭”,低年级学生找起来是很难的。所以低年级识字教学才有一个原则:“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意思就是说要把字放到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而不能孤立地识字。所以我们低年级的课文其实就是识字教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只是把识字的语言环境扩大了而已。因此,我们提出了低年级随课文识字的策略是“寓识于读”、“以识促读”。所以在教学时就没有必要把课文讲深讲透,主要是靠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应在阅读的过程中认真地落实好识字的任务,不能种了别人的自留地而荒了自家的责任田。

2.寓识于读就是要把识字寓于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于课文注有汉语拼音的优势,力求在读书的过程中认识生字,充分发挥学生整体感知事物的能力

在课文的具体语言环境中感知和认识这些生字。不能搞脱离课文的孤立的识字教学。在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要扎扎实实地过好“认读”关。低年级学生读书时生字多,对文字符号的辨认速度缓慢,语义组合有困难,眼睛与嗓子的动作配合不协调,认读能力不强。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把读正确连贯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来完成,培养学生借助拼音、图画、上下文的意思等,快速地准确地认字,识词,连词成句,尽快实现“认读同步”。这是实实在在的“字词句的训练”,千万马虎不得。把课文读好了,也就把一个个孤立的字放到了一个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了。这些字就与具体的事物取得了联系,就有了生命的活力,就有了明确的意义。这是第一步。

3.因为学生对事物都是整体感知的,所以在第一步能初读课文的时候,一个个字还都是分散在课文之中的,学生还不能进行一个个单独的准确地辨认

比如幼儿园中的小朋友读书时就常是这样一种情况:把一课书读得很熟,甚至都能背上来了,但你指一个具体的字给他认,他却并不认识。他还要从第一个字开始顺,顺到那个字了他才知道这个字念什么。所以第二步就是要进行认真的“指读”,读到哪个字就用小手把它指出来,噢,这个字就是石头的“石”;噢,这个字就是大火的“火”……这样有助于学生建立字与事物的联系,字与发音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把一个个汉字分清,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把一个个生字都读准确了,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连贯,做到“以识促读”。在这里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指读”仅仅是用在识字上的,今后到真正的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做到不指读。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处处从学生具体的实际出发,丰富学生识字的途径,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