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法指导 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 杨美琴

摘 要: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其新旧知识不能顺利“衔接”,从而造成学生数学知识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差,给今后的学习增添障碍,影响解题能力的提高。因此,研究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因素对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108-001

一、造成职高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因素

1.学生自身的因素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与初中数学内容衔接度不深,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教学因素的影响

为了赶进度,许多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科学思维,通过知识的获得充分汲取数学思想方法的养分,充分发挥数学的教学功能。而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不讲知识的来龙去脉,只给结论,要求学生记住;不讲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只讲这个题目如何去做。这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不给学生一些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不重视学生能力提高的教学方式,只会让那些原本基础知识不牢的学生离大部队越来越远。

3.环境因素的影响

从调查中发现,现在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很高,但期望过高,不符合实际情况致使子女产生自卑心理,意志消沉,而激不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学校环境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也有影响,主要是指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同学、朋友在一起学习讨论数学,互相切磋学习方法,相互影响,不仅会对数学学习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会促进其智力和数学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友谊的温暖,从而减轻其心理压力,数学成绩迅速进步。

二、加强学法指导是解决问题的良策

1.改进学习方法,主动进行学习

在初中,通过大量的题目训练,可使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这是因为初中的知识比较浅显,逻辑推理性不强,许多学生进入高中以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只限于概念、结论和技能的接受、模仿和练习,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自主探索的精神,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求甚解,没有能真正理解所学内容,因此改进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为首选,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反复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2.遵循认知规律,持之以恒学习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3.研究学科特点,掌握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是少不了的。

4.加强课外辅导,化解分化点

如前所述,高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地方教师应当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开辟专题讲座,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