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
作者: 刘志芹摘 要: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会计信息处理方式随着网络和时代的进步也发生了巨大变革。近年来,人们总是将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相混淆,认为两者是同一概念,没有实质区别;也有人认为会计信息化的概念优于会计电算化。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会计电算化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109-001
一、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概念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领域,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计算机替代手工完成,或手工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
应当看到,没有过去20多年会计电算化所积累的丰硕成果,今天的会计信息化也就无从提出与研究。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没有划定的边界,两者都以信息技术为特征,所不同的是,由于在不同时代所依托的信息技术迥异而使其各自应用的外延和内涵产生了较大的区别。
1.信息技术环境的区别
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不是单纯的一种技术,而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感测技术等组群技术的简称。会计电算化阶段,人们谋求能够开发出解决会计领域的单项工作或整体核算工作的软件,从而帮助会计工作人员实现劳动力的解放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硬件方面则主要以单机环境或F/S(文件/服务器)架构为主,很少涉及网络通信技术和感测技术。会计信息化阶段,人们需要研究和开发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 资源管理乃至决策支持等诸多子系统于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
可见,电算化和信息化都应用了计算机技术;电算化较少使用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化则更多地依赖于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电算化几乎没有用到感测技术,信息化则会随着其发展 越来越多的使用诸如条码感测、智能感测等感测技术.。
2.系统地位层次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主要服务于财务部门的核算与管理,属于部门级应用;而会计信息化则是企业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除了服务于财务部门外,还要为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层和决策层提供服务,属于企业级应用。
3.信息输入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输入系统的是记账凭证,数据主要由财务部门自己输入;而会计信息化的大量数据可从企业内外其他系统直接获取,同时可以预见,随着原始凭证标准化问题的解决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的日臻成熟,经过数字签名的原始凭证会直接进入会计信息系统。
4.信息输出的区别
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的输出主要有显示、打印、磁盘等方式;信息化环境下,内部需求除了上述方式以外,更多的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传递与共享,通过授权、划分权限级次,企业内部各个机构、部门从信息系统上直接获取。
企业信息化进程受制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一个企业能够拥有自己的计算机硬件,找到合适的会计软件已属不易,不存在网络大规模的应用和遍地开花,而且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企业的计算机会计确实是只在会计电算化阶段徘徊,会计软件业主要停留在会计电算化上。20世纪末本世纪初,随着大中型、分布式数据库逐步应用于国内信息处理领域,计算机会计脱离了信息孤岛时代,进入了集成财务、生产制造、供应链、人力资源、经营决策的企业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孤立的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不再单独地服务于部门需求,会计信息会随着更准确的输入、更深层次的加工、更实时的处理以及满足了更多样的需求而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增值服务。可见,会计信息化取代会计电算化已是趋势使然。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工作更多地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成果,此外,它同样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和实践工作。会计信息化是顺应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而产生的,它要求人们以新的视野、站在整个企业的高度来认识信息化工作,构架新一代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促使企业推进全面信息化建设,最终促使整个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利军.网络会计信息的安全与防范商业会计.2004.11
[2]张辉.会计电算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
[3]邓库平.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财会研究.2005.1
[4]王文京.企业信息化是全球竞争的通行证,中国青年.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