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解析
作者: 赵文进摘 要:在20世纪的苏联音乐当中,出现了众多杰出的代表人物,普罗科菲耶夫就是其中的一位,作为20世纪最具音乐天才的作曲家之一,他把古典的传统和对音乐的独创性的革新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本文就将通过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创作做一个简单的概述并且对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的弹奏进行扼要的论述。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 第三奏鸣曲; 钢琴音乐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125-001
作为在苏联乐坛的一位出色的钢琴家和指挥家,普罗科菲耶夫对于俄罗斯的音乐文化做出了光辉的贡献。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当中充满了幽默和乐观的因素,特别是在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领域当中,隐藏着一种刚毅果断和精致的钢琴风格,为钢琴领域的演奏文化开创了一个新的篇章。另一方面,普罗科菲耶夫对创新有着极大地热情,这种热情使得普罗科菲耶夫在创作出一个作品的同时能够运用不协和之音创造出一种极不平和的和声。这些都是普罗科菲耶夫非常具有典型性的创作写法。
一、普罗科菲耶夫创造性的创作天赋
在19世纪当中,普罗科菲耶夫找到了自由的创造灵感和技巧,在钢琴的演奏方面,有着洪亮饱满的音色,创造性地把钢琴作为一种打击性的乐器。同时,普罗科菲耶夫把自己的创作个性融入到了自己的钢琴作品当中,显示出了不同一般的效果。
二、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解析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创作于1907年,在十年之后,也就是1917年做过一次改写。第三奏鸣曲是普罗科菲耶夫早期的一部作品。普罗科菲耶夫是一首单乐章的奏鸣曲,奏鸣曲式并不是特别的规范,和普罗科菲耶夫的其他作品相比,这首作品的篇幅比较短小,但是不乏精彩的表现力,奏鸣曲当中的塔兰泰拉舞曲的节奏让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显得更加的具有流动感。第三奏鸣曲在普罗科菲耶夫的构想当中,需要表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朝气活力的因素。长长的引子是由左手弹奏下行的伴音线条作为主要的伴奏音型的,这一重要特点显示出了普罗科菲耶夫创作浪漫派半音化和声思维的努力和天赋。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协奏曲为不太快的快板,回旋曲式。叠部主题具有跃动的节奏活力,由弦乐拨弦与大管的齐奏开门见山地引出,带有拉威尔式的某种性格。乐章最后以令人炫目的钢琴技巧将音乐推向高潮。这部协奏曲钢琴技巧的难度令人瞠目,但效果惊人,因而被人称之为“吃力而讨好的作品”。它已成为大钢琴家们争相演奏以显示自己高超技艺的20世纪经典钢琴名作之一。
全曲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为行板——快板,奏鸣曲式。行板的序奏,开始由单簧管独奏奏出的悠扬的民歌风旋律,进入奏鸣曲式快板后,连续十六分音符急促进行的引子先由弦乐奏出,随之钢琴奏出响亮的充满生气的主部主题,音乐以充沛的活力铺陈展开并形成高潮。副部主题平易近人,但不乏幽默情趣,丰富的复调手法把这个主题装饰得有声有色。呈示部结尾处再次奏响序奏主题后,乐章进入激荡人心的展开部。展开部中赋格式的推进将音乐的情绪推至顶点。随后的再现部将前面的各种素材作了变化的回顾,钢琴华丽技巧的炫示令人兴奋异常。整个乐章最后在急促有力的强烈音响中结束。第二乐章为小行板,变奏曲式。其主题柔美如歌,由长笛、单簧管在弦乐的和弦衬托下奏出,清澈明净,引人入胜。接续的五个变奏快慢相间,时而娇媚,时而粗野,时而安详宁静,时而热烈狂暴,对比丰富,变化万端。最后在庄重的气氛中结束全章。
另外,作为演奏者在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时应该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因为普罗科菲耶夫创造性地把钢琴作为一种打击性的乐器,因此演奏者在演奏时应该注意敲击性的演奏方法,在普罗科菲耶夫的九部奏鸣曲当中,都贯穿着这种敲击性的音响,这种带着明显鲜明个性的奏法,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疯狂、尖涩的音色特点,这种特点在以前的音乐作品当中是不存在的。另外,因为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戏剧对比性,因此也就必然的在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作品当中具有一种“歌唱性”的奏法,在他的钢琴作品当中,这种具有歌唱性的演奏方法有别于浪漫主义甜润柔美的音色,柔婉中还带着一种刚性,因此,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对于力度应该掌握得恰到好处,手的各个骨架的支撑和配合也是要恰到好处,从而凸显出普罗科菲耶夫第三奏鸣曲当中隐含的坚挺和铿锵有力的色调。
三、总结
普罗科菲耶夫在20世纪的钢琴音乐史当中是一位具有开创性的音乐大师,他在音乐方面所做的贡献是无法衡量的。在普罗科菲耶夫的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作曲家都开始抛弃德奥音乐传统的时候,普罗科菲耶夫却在不断的继承和发扬奥利地古典乐派确立的近代奏鸣曲式,并且在奏鸣曲上加以创新,添加了全新的内容。普罗科菲耶夫在进行独创性构思的同时,对于乐器潜能的挖掘也是具有标志性的,在这个方面,普罗科菲耶夫勇敢地向前迈进了一步,把钢琴作为一种打击性的乐器并且把这种独创和钢琴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李壮壮.从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看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风格及演奏的技术特点[J]电影评介,2007(05)
[2]檀革胜.普罗科菲耶夫对传统复调思维的继承和突破(三)——以九首钢琴奏鸣曲为例[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8(03)
[3]范元绩.普罗科菲耶夫第一、第三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美国钢琴家威廉姆·布莱克讲学侧记[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3(01)
[4]刘明.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三钢琴奏鸣曲》——一首朝气蓬勃一往无前的青春颂诗[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7(03)
[5]徐德.百年经典世纪回眸——二十世纪西方主要学派及重要作曲家述评之七寻求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普罗科菲耶夫音乐创作概述[J].人民音乐,2000,(06)
[6]丹尼尔·西门曼,杨可用,高畅.评内尔·米顿的《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