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如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之浅见
作者: 高金摘 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只有树立民主作风,在教学中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人格和创新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教育; 以诚相待; 平等民主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6-134-001
一、放下身段,了解学生,情感交流,以诚相待
对于中职学生目前的心理状态而言,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特殊阶段,向往成熟,但是还未成熟,是有待发展的人,是需要精神抚慰的人。他们往往情感脆弱、情绪敏感、经验缺乏,他们需要得到教师的精心引导和保护。因为网络的发达,课余时间的增多,大多数学生通过网络片面地认知社会,便会以偏概全,自以为是。正是这种认识肤浅、行为冲动、克制力差、自以为是,向往成人生活,才会更容易犯错误。此时的他们,更需要得到教师的理解、宽容、指导和帮助。教师用善良去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是对学生最基本的保护。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恨铁不成钢、任意指责、批评,甚至是体罚和侮辱,都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对立和抵触。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有一位女生,在初中时期就很活泼好动,特别会造势。我们班当时女生较多,而且大多来自四县。因此,刚开学的时候都较为内向。我校实行军事化管理,必须住校,突然离开家住在了大集体宿舍,学生之间难免会有一些小摩擦。而她作为市区的当地人便有了一股优越感,自认为自己很有正义感,特别喜欢替别人打抱不平。但是每次方法都不得当,总是将事情扩大,造成较为恶劣的后果。对于她的这种“见义勇为”造成的不良影响。不仅不能急于责怪,还应该给予一定的理解和肯定,但是更多的是通过交流,在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前提下,分析事态的发展,引导学生自己认知得失和过错。避免今后发生类似的情况,并且通过引导来帮助她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问题。善待学生并不是放任学生、放纵学生、不闻不问,更不是指鹿为马、混淆是非,而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大局,用信任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
二、认知自我,自立自强,树立理想,提高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在初中毕业分流时就被分流出来的群体,他们这一特殊群体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学习基础普遍偏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停留于小学或初中水平。即使有少数想上进、想学习的学生也因为人数偏少而形不成气候,致使少数原本想学习的学生也因意志薄弱或没有学习的大氛围而与一些不想学习的学生混杂在一起,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
作为中职教师,面对这一特殊群体,更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身负的重担,因为我们的言行不仅仅影响着学生现实的学习活动,更重要的是,它还直接影响着学生一生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个性品质。因此,我们应该从各方面着手,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明确的人生理想,并为之奋斗和努力,成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首先在学习方面,在新生刚入学时,就应帮助新生树立三年后的成才目标,且帮其具体规划到每一学年应该达到的小目标。通过历届学生的经历和一些成功人士的经验,来鼓励和证明中职学校的发展潜力。在学生中间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良好学习氛围,提倡求知,鼓励锻炼,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在三年之内习得一技之长。美国一位著名教授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性的根源有股被人肯定赞美的强烈欲望,这是人和动物的最大不同点。”因此,不要吝啬赞美,对于学生学习上任何一点的进步,都应该及时捕捉,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在一定的奖励措施下,将学生的时间、精力往学习方面引导,而不是放任自流,任其自由发展。
其次,在学生管理方面,应积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通过课外的教与学,加深师生的感情交流,并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来观察学生,提供平台充分发展特长、展示个性,让学生从学习生活的失败阴影中走出来,进而找回自信,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满足学生成就感的同时,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构建友谊,建立和谐,平等民主,以德服人
作为中职教师,更应该充分意识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流互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明确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并且深入其中,身体力行,真正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这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教育才富有实效,学生才乐于接近教师。理解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任何人之间的交往都离不开理解。作为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就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只有理解学生,才能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只有理解学生,才能帮助学生找出犯错误的原因,使其接受教育;只有理解学生,才能抑制消除自己心中的焦躁和不冷静,心平气和地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能吃一堑长一智。陶先生多次告诫教育者:“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具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教师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信任教师。这样师生之间关系才会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只有树立民主作风,在教学中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人格和创新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从关心学校、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想办法,出点子,群策群力,我相信,中等职业教育在积极参与和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上,一定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