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化学教学的评价创新
作者: 王建林摘 要:教学中教师评价要做到研究学生心理,实施激励评价;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倡“创新评价”,要开展“小组评价”,培养合作精神,要优化实验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关键词:激励评价; 创新评价; 合作精神; 学生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7-037-001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言语活动互相作用的过程。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反馈信息进行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使教与学之间进行沟通,是教学过程和谐融洽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以量化评价为主,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以纸笔测试为主要评价手段,以学生的分数高低作为评价标准,它追求的是对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现在它越来越显出许多缺陷,在一定程度下遏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评价的弱点在于:
1.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
2.片面强调知识本身的价值,把化学考试分数看成唯一的教学评价而根本不顾化学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价值;
3.只关注评价的总结性作用,而忽略学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我们应该在最大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努力,创造性地进行各种形式的评价活动,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学生是评价的中心对象,课堂教学是课堂评价的主阵地。本人在实践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研究学生心理,实施激励评价
激励评价是创造性教学的有效手段,它要求教师对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态度、方式和成果,坚持多肯定、多鼓励,尽量做到少批评、少指责,理论和实践证明:激励评价,不仅能创设有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课堂心理环境,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而且它告诉学生“这样做是对的”,使学生的行为有明确的正面导向,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现代的中学生自我意识强、有个性、有追求,在情感、意志方面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对自己所做的一切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老师的“表扬”、“鼓励”、“微笑”、“翘起大拇指”都给他们心理满足,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例如回答化学问题,答对了,说一声“很好”、“你很正确”;实验做成功了,老师多用“你动手能力真强”、“你观察很仔细”等,恰当的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潜力,树立学习信心,从而树立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激发“创新思维”,提倡“创新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同学在回答问题时,有时“突发奇想”,有时“奇谈怪论”出乎教师意外,这时教师应善于捕捉点评时机,创造性地评价学生的独到见解,而不能完全否定学生的想法,有意无意中限制、扼杀了这些学生的创新精神。
有这样一个心理实验:权威者到某校随机点名,告诉老师这几位是智者,要好好培养。结果,随机点名的“智者”真的成了“智者”,为什么呢?因为老师心目中有“智者”,在教学评价中认为他们能成为“智者”。可见,有什么样的教学评价,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创新评价即目标有创新,要认为学生能达到更高的高度,“向学习者提示成就目标,使之具有目标意识是一段教程之开端”(布卢姆语),这种创新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定向作用——学生的学习会自觉不自觉地向老师评价的方向或水平努力,创新成为学生努力的方向,学生在学习中的突破意识、批判意识、求异意识、创新意识,加强重视了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开展“小组评价”培养合作精神
新课程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加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情境,开展开放式的评价活动,分组讨论是其中一种。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大胆发表见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变现代教学中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反思、评论自身和他人的学习,以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在教学中突出自主、合作探究、创造条件开展课外活动,可组织学生办化学报、化学魔术表演、化学晚会、搞社会调查、开展某些日常探究实验,并从相互评价中进行自我评价,解释自己的观点,并对别人的观点加以评价,培养合作精神。
四、优化实验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传统的实验,往往是老师讲实验,学生记步骤,老师在黑板上画实验,学生记注意点。为了应付上面的实验考查,学生们反复机械地背诵操作技能,理论上头头是道,实验操作一塌糊涂。有些学校也做一些简单实验,操作规范按部就班,决不越雷池一步,往往说出违反此操作便会造成重大危害,使得学生做实验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循规蹈矩的标准无疑有扼杀创新的危险,评价标准不应只看结果,更应看实验过程。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可联系的学科,这就要评价学生实验的态度是否积极,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实验,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能否在实验中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否独立地做、创新地做,任何实验都可以从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选和创新,不管结果是否正确,有创新的火花就给予肯定。例如,寻找“双氧水分解催化剂”实验,学生就可以寻找不同的物质:铁锈、氧化铜、金属铜、砂土、红砖,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对于实验装置的设计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思维,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只要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探索,教师就应作出肯定的评价,促进学生的思维更敏捷、更灵活,从而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化学科学与人类的生活用品密不可分,化学教学对学生的创造性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创造地评价学生,把学生导向合作、导向创新。
参考文献:
[1]王祖浩主编.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2]赵王玮主编.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