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教为诱 变学为思

作者: 骆群芳

摘 要:实践证明,这种“变教为诱,变学为思”的新的教学过程,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以使以往枯燥无味的教学场面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这样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都能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效果明显,学习成绩也随之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学生; 体育; 教学; 诱思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6-3315(2011)7-153-001

体育教学作为一个教学科目,有着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它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很多人这样认为:“体育好教,只不过就是跑跑跳跳而已”。当然,在事实上有些体育课也确实上得枯燥无味,仅仅是教与学的简单模仿,致使教学效果不佳。

体育教学的特点是借助具体形象来进行动作的教与学。这样我们就要遵循示范—讲解—教授,即观察—思维—学习的教学认识过程,为学生创造富有情趣的教学环境,设计富有活力、形象的授课方式。

有些时候在上课中,学生经常问老师“为什么”,我认为这时候老师生动形象的解答,更有利于学生们认识掌握动作技术的要点。另外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凭借体育教材,教师通过启发学生思考,从而训练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初步经验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方法如下:

一、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体育教学实践证明,在专断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精神抑郁,学习很被动。而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学习积极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民主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同时,民主的师生关系还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爱,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使每个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我”;同时,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神、语调、微笑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爱。只有在这样轻松愉快、学生得到充分尊重和信任的课堂氛围中,他们才乐于参与教学过程,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创设活动情境,作为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铺垫

体育活动内容——特别是体育教学内容的新教材——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和气氛渲染,很容易将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海体育一期课改中已形成特色的主题式教学,就是充分运用情境教学的原则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

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接触的情境越多,发现问题的能力就越强,设想的方案也越具想象。“见多识广”,不仅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同时也培养和增强了学生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情境教学中运用已学知识和对未知知识的探求都会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适时进行激励,激发创新需求,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地学生进行激励,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应用期望激励学生,学生会朝教师所期望的方向靠近。因此,在教学中我常以“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励。

再有,学生在接触客观世界,对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已积累了一定的感知和认识。这时,只需要教师结合有关通俗易懂、易于引起学生联想的具体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观察中引起思考,悟出其中道理,并从中得到启迪,获得意念。

具体做法如下:

1.创设情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例如:为了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上课状态。每一节课的情境创设都要根据教学需要而创设。我在课的开始时,让学生利用击掌形式,拍出一个节奏,并给这节奏起名叫“激情节拍”就是“×× ××× ×××× ××”在最后两拍时学生一齐喊出洪亮的声音“咳,咳”这两个声音要发自内心。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活跃,调动起学生的激情,学生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在这样的气氛中宣布本次课的内容与任务,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学生乐于接受,把学生带到一个自然情境之中,激起学习的欲望,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之中。

2.借助学生所熟悉的动作定型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体育教学中,有时由于受到另一种动作定型的干扰而影响了教学的进行。想要排除这种干扰,就必须建立新的另一种技术定型概念,这使我想起学生们平时也喜欢玩一种叫“双杠追人”的游戏练习,而这种游戏的用腿方法与“跨越式”跳高的过竿技术颇有近点,于是我把他们带到双杠前,先组织他们进行那种游戏,同学们兴高采烈,动作敏捷、技术娴熟地双腿依次摆绕很流利。这时候,我宣布游戏暂停,要求他们尝试以“远侧腿”先摆越横杠,然后着地,结果无一成功。事后,学生根据平时活动的习惯,讲出了只有以“近侧腿”先摆起的过杠方法即跨越过“竿”的关键所在,最后结合本课教材的要求及学生的错误所在,我让学生自己作出这两种技术的比较,谈注意事项,然后让他们继续参加“跨越式”跳高的过竿练习,通过改进,女学生的过竿技术合格率达90%以上。

“诱思探究”首先强调一个“诱”字,“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只有“诱”,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变教为“诱”,“诱”什么,怎样“诱”?这才是切切实实的启发理论教学。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应有明确的目标,不断诱导启发学生的思维,诱导探索客观规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恰当地设“障”立“疑”,把学生带到一定的“愤悱”情境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探索、运用。用自己以前学过的知识或在生活中体验过的自然动作,进行大胆设想,自我发现,从中找出正确答案,完成各种体育动作的学习任务,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自我锻炼的各种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