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踝关节的实验研究

作者: 王彦利

摘 要:加强踝关节力量的训练手段,很好地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改善学生训练态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踝关节; 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7-158-001

短跑是典型的速度——力量项目。它是在高速运动状态中以前脚掌瞬间完成着地动作的过程,所以充分发展踝关节力量是现代短跑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研究对象:2008年9月—2008年12月,在鹿泉市实验初中随机选50名有体育基础的男生。

实验

1.对象分组:按随机抽样的原则,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中随机抽取50人;25人作为实验组,25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教师、练时数及其他条件相同。

2.实验方法:实验组重点采用踝关节力量的训练手段和一般训练手段相结合。对照组采用一般训练手段。都进行12学时训练。

踝关节的训练手段:科学研究表明,系统的训练可以使骨关节面骨密质增厚,肌腱和韧带增粗,在骨附着处直径增大,从而提高了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力量。

3.踝关节基础力量的训练

3.1原地提踵:练习者原地垂直站立,抬起脚跟,尽量伸展踝关节,落回原地,反复多次练习。在练习中可采用单足提踵,也可采用双足提踵。

3.2负重提踵:在提踵练习时,练习者肩负杠铃进行练习,负重的力量一般是最大深蹲力量的80%左右。在练习时要注意加强保护。

3.3台阶提踵:练习者垂直站立,前脚掌踏在台阶的沿上,然后用中速慢慢降低脚后跟,当脚后跟降低到台阶水平面下方时快速提踵,脚的后半部在台阶外,后脚跟空,处在水平面下,之后快速提踵,提踵到最高点时暂停一下,然后再按慢下快上的动作重复练习。

3.4原地单足纵跳:练习者一脚步抬起,另一只脚伸直。上体保持正直,向上跳起,可以充分利用器材,与提踵一样可利用重物进行负重纵跳,可利用斜面进行加大活动范围的纵跳。

4.踝关节专项力量的训练

4.1小跨步跳:是在跨步跳的基础上,缩小腿部的运动幅度,而加强踝关节的运动能力,在腿着地的一瞬间迅速有力地向后蹬伸。

4.2高低台跳跃:将6个高20厘米的高低台依次穿插摆放,高低台间隔2米,单足或双足连续跳越高台,在跳跃过程中主要强调从高台上跳下落地后迅速起跳的速度,利用这种强化练习缩短脚着地的时间,来提高踝关节的爆发力。

4.3台阶跳:台阶跳是最简便易行而又非常实用的方法;在跳的过程中可采用单足或双足,但要注意膝盖尽量不要弯曲,否则锻练的就不是踝关节而是大腿了。

4.4快速单足跳:单足跳对每一步的远度并不要求,而要求尽可能快的行进速度,只有尽快缩短脚着地的时间才能更快。

5.数理统计法

5.1实验前对实验组、对照组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主要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见表1表2)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无差异(p>0.05)说明两组学生的初始水平基本一致,符合训练后“可比性”的要求。

5.2训练实验后测试有关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和实验对比。

实验的控制

实验组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实验组在老教师指导下进行常规的短跑训练,在训练中重点采用踝关节力量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手段进行训练,教师先进行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实验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由同一位教师经过12个学时的实验训练后,再对两个组进行主要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到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实验比较: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立定跳远一项指标差异不显著外,100米达到了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加强踝关节的力量对短跑的成绩有显著性提高,这还可以从两组实验前后100米成绩的增长幅度得到证实。

结果分析

首先它的针对性比较强,在训练中,重点增加了踝关节的练习次数,使学生的短跑专项力量得到加强。其次,练习过程具有循序渐进性,在完成踝关节基础力量训练后,再过渡到踝关节专项力量的训练,使每位学生在练习时目的更加明确,并且较容易体会到自己的进步,极好地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再次,练习内容和要求的不断改变,对学生来说富有挑战性。

结论

1.加强踝关节力量对于短跑速度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对立定跳远项目效果不明显。

2.加强踝关节力量的训练手段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改善学生训练态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具有显著的作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158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