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爱情教育刍议
作者: 刘晓锋摘 要:高中语文教材中爱情题材文章占据相当比重,在过往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一般对爱情话题讳莫如深,对学生的正确爱情观养成极为不利,随着课程改革与时代发展需要,我们如何正确面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婚恋作品,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让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成为教育者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语文教学; 婚恋作品; 爱情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8-049-001
从秦观的《鹊桥仙》到舒婷的《致橡树》,从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些古今中外描写爱情题材的优秀篇目,语言精美,情感真挚,像一支支古老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爱情题材作品出现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是根据当代学生身心发展教育的需要设置的,符合新课程理念,顺应着时代发展要求。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不能像以往那样把爱情当作忌讳话题。教材中的婚恋作品与其他优秀作品一样,是“人生的教科书”,它同样承担着育人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要正确利用教材来培养学生树立美的爱情观和高尚的人格。
一、大胆公开地把爱情搬上讲台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恋爱、婚姻是人生的必然。高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急剧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时期,而社会上的不良文化误导诱惑乃至腐蚀着一些中学生,这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不少语文教师谈到爱情题材讳莫如深。老师的“回避与禁锢”反而浓厚了学生对爱情的兴趣,致使部分学生肤浅地认识社会与人的情感,最终闯进感情的误区。因此,语文教师应端正教学态度,按照社会道德规范,从文本出发,大胆处理教材中的爱情内容,教学生认识爱情的香花、恶草,辨别爱情的真善美、假恶丑。于是,我们可以引领学生静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那种“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难分难解;感受其“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短暂而永恒的爱情魅力;可以毫不顾忌的讲述杜丽娘对爱情至真至美的追求,品味爱情的刚烈与纯洁;可以一起品味《罗密欧与朱丽叶》经典的爱情对话;还可以提供课外读物的经典作品,让学生课后阅读。
二、创设美的氛围,让学生在爱情教学中享受美
爱情是个敏感的话题,对教材的处理不当,就会变成低俗无聊的谈论,老师成为早恋学生的教唆者,其后果不堪设想。本人认为,对于教材中的爱情作品,课堂上可以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让情感的气氛涵盖课堂,使审美发现的喜悦闪耀眉间。讲授《鹊桥仙》一课时,可引用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选用《天仙配》中的选段播放,创设与诗歌情调相吻合的气氛,感悟此诗中揭示的爱情真谛:“多情自古伤离别”虽是人之常情,但爱情要经得住长久分离的考验,这是正确的爱情观,是高尚的精神境界。再如,《雨霖铃》一课教学时,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在声情并茂中感受“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难分难舍的恋情,品味婉恻动人的离情美……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浓情境界,使学生进入纯美的氛围,感受爱情的美好,这对学生对老师都是一种美的享受与熏陶。
三、借爱情这根标尺引导学生分清美与丑
法国教育学家卢梭指出:“教授的艺术就是如何懂得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是爱情题材作品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有高低强弱差异,有家庭、文化、道德的差异,对美的评判固然不同,特别需要老师的指导。《孔雀东南飞》中为什么真挚的爱得不到幸福的归宿,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呢?通过分析讲述,让学生在凄美的爱情悲剧的中感悟到爱情的神圣崇高,同时告诉学生爱情的生长发育要在公平自由的土地上。《项链》一课,引导学生认识玛蒂尔德尽管花十年的青春去赔偿一条项链,可她是幸福的。理由是在这艰辛的十年中,她的丈夫始终支持她、关心她、爱她,她的艰辛始终有爱的陪伴。借助这种观念让使学生懂得爱情不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交易,而是患难中的扶持,挫折中的安慰。部分爱情作品却揭露了爱情的虚伪、心灵的肮脏。《卫风·氓》则以一个怨妇的自述谴责男子喜新厌旧、始乱终弃的丑恶行为,使学生认识到“爱是一种责任”。《雷雨》中所描绘的三角恋情,更暴露封建资产阶级道德的败坏,从而引导学生明白爱情的专一圣洁。《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吝啬鬼葛朗台更不知何为爱情,在他的眼中,妻子只是他利用的一个工具,他的眼里只有金子,为了金子,可折磨妻子,破坏女儿的爱情,引导学生懂得虚伪爱情的可恶。
四、放开手大胆让学生畅谈对爱情的看法
身为教师,我们不妨在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地畅谈“爱情”。对学生的言论,老师绝不能歧视,即使有偏见,也要友善的引导。学习《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课后,许多学生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不同想法,我们可以通过辩论或其他方式把学生对爱情的观点往正确方向引导。《雷雨》一课,把学生分成正反两组,辩论“周朴园是否爱鲁侍萍”,学生在辩论中闪烁着理性的光芒。讲授《孔雀东南飞》一课,可让学生谈谈对刘兰芝的看法……优秀的婚恋作品能触动青少年心灵最隐秘之处,使学生初期萌动的感情受到人崇高欲望的鼓舞,有助于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形成,提高学生做人的层次。只要我们老师更新观念,带着一颗平常心,正确看待爱情作品,引导学生在作品中感受美感受善,教材中的爱情作品就能真正发挥美化学生心灵的作用。诚如此,教书育人的我们,才能无愧一个“师”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