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广东高考理综卷看“规范化学用语”

作者: 吴俊怡

摘 要:化学答题用语不规范、描述实验现象不准确,不仅反映学生化学学习的一个态度,更直接会造成学生高考时的非水平性失分。这种不规范的养成原因有多种,本文结合2011年广东高考理综化学卷从多个角度探究解决方法。

关键词:规范答题; 高考复习经验; 细节决定成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6-3315(2011)8-056-001

自2010年广东省高考改革后,化学融入理科综合中,题量压缩为12题,分值也变为了100分。这样,一道题、一个空的差距可能会造成质的差距和天壤之别。而学生在练习和考试中,因为化学用语的不规范,失分严重。如要求写“名称”却写分子式或其他化学式,要求写分子式或结构式却写名称、电子式、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结构简式、结构式不看清,张冠李戴、要求写离子方程式而错写成化学方程式。这些学生明明知道答案,但却会而答不全,会而答不对,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因此,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往往能“积硅步,至千里”。

一、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

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复习时要有针对性,就得充分了解学生,从他们的作业和试卷总结出他们不规范的方面,分析原因。下面结合今年广东理综考试化学卷,以及学生的练习统计,将学生在化学题答题中的不规范表现小结如下:

1.符号的运用:例如30题第二小题,要求写化合物II与足量浓氢溴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容易漏了“△”。31题第三小题的方程式容易漏标物质状态。另外,还需分清方程式适用“=”还是“可逆”,如一种盐水解方程式一定用“可逆”不能用“=”,其产物也不能标“↓”或“↑”,弱酸、弱碱电离一定要用“可逆”不能用“=”。

2.错别字方面:氯气写成绿气;溶解写成熔解;蓝色写成兰色;苯写笨;褪色写成退色;硝化写成消化;磺化写成黄化;油脂写成油酯;酯化写成脂化;铵盐写成氨盐;金刚石写成金钢石等等。

3.机物结构简式表达不正确:原子间的连结方式易写错位,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等官能团不要简化,如30题第三小题CHOCH2CHO(醛基连接错),CH2CHCOOH(少双键);缺氢少氢现象严重等。

4.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像23题专门考察了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另外,怎样鉴别分子中有醛基?大多同学直接回答加新制的氢氧化铜(少了具体的操作和现象)。

5.没按要求写出计算规范过程:例如33题第三小题只要求写出Ba(OH)2·8H2O的质量分数的求解算式,不要求结果,这就很重视计算过程的规范性了。解、设未知量、方程式或关系式,计算比例关系、比例式主要计算过程、答、单位,有的题目还要写出推理过程,不要省略步骤,计算过程要带单位。注意题中对有效数字的隐性要求。

二、相应的对策

新课程指出,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到学生手里,教师更多的承担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为了让学生主动去寻找自己答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能自觉改正过来,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手段,采取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训练,写,说,多维活跃思维以及刺激记忆能力,使学生形成技巧,熟练化学用语。

1.给予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学生的一些理论形成是很容易的,在缺乏足够的知识作为指导时,这些理论很容易出现错误。像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学生要么忽略FeCl3溶液的饱和性,要么忽略沸水,或者忽略继续煮沸。又如离子共存,学生容易忽略溶液的酸碱性。这时教师不应盲目打压,要多给与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然后可引导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及时纠正学生在表达过程中不准确或错误的地方。

2.重视课本的示范性

其实像上述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萃取的操作、浓硫酸的稀释、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置、怎样描述物质的性质、怎样叙述实验操作步骤等等很多化学操作,化学用语,课本上都已经做出了规范性的描述。教科书,是教师传播知识的工具,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它又是学习化学语言很好的范本,通过读化学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大量的化学术语、化学习惯用语,积累“化学词汇”,还可以学习最准确到位的化学语言的表达习惯、表达模式。

3.走出课本,活跃思维

解无机试题或有机试题,都要注意联想、运用课本知识。尤其是有机化学试题,均从考生从未接触过的新物质、新材料出发,考查有机化学知识。这时更应会根据有机化学的知识网络、转化规律、官能团的性质等进行联想、迁移、转换、重组、加工、类推,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例如30题,从酯的水解,推出化合物I的水解方程式;从碳碳三键和苯环的性质,推出与H2加成所需H2的物质的量。

4.建立错题本

“失败乃成功之母”。当一个错误出现一次时,还是可以被接受和原谅的。但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而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建立一个“错题本”。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从严要求,营造各种环境,激励学生多写,在书写中总结经验,形成规范。不但在课堂上要求“写”,课后要有针对性的练习,然后在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及时反思、及时纠正、究错,对差错做出深入的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回头进行反思,确保在考试中做到“错过的不再错,会做的不失分”。

俗语说,敬其师而信其道。教师是学生尊敬的对象,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学生就按怎样的方式进行书写;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操作进行实验,学生就会按怎样的操作来做实验。如果要让学生能够规范答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不但严格要求学生,更要严肃自己对待学科的态度,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为学生树立一个言传身教的榜样。

细节决定成败。注重培养化学学科的语言表达能力,正确书写化学用语、文字、元素符号、单位、电子式、化学式、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等,向规范要高分,避免不必要的失分,答题紧扣得分点,每分必争。这样定能“积硅步,至千里”。

参考文献:

[1]张多霞,钱杨义.化学教学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杨俊峰,李汉廷,郑赤兵.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策略,化学教学

[3]杨勇.化学高考试题中的思想方法和运行策略,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56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