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创新 学以致用
作者: 杨兆华摘要:本文以课堂教学为实践基点,从以“学以致用”为原则,使学生好学;巧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创新”,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尝试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能给同行起到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教学; 学以致用;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6-3315(2011)8-059-001
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过程和方法的实践中,促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是我们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目标。笔者根据新课程理念要求和高中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使学生好学
《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
1.教学内容的选定要与“用”相结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选定的教学内容要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例如“电子邮件的学习”,学生可以利用它来给朋友老师发送电子贺年明信片;“文本信息处理”,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制作课程表、制作电子小报、写信、写日记;“表格信息加工”,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制作日常消费记录、班级通讯录等表格;“多媒体信息加工”,学生可以利用它来采集生活中的多媒体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加工,制作成有意义的电子作品。这样,在教学中学的知识与技能都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都能为现实生活而服务,学生学习普遍兴趣很浓且乐于学。
2.在生活应用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为了“应用”的,联系实际了,才有“应用”的可能,“应用”的需求,学生才能巩固所学知识。这说明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设计实践操作时要注重“实用性”。例如:在介绍文本信息加工中的“自选图形”的使用方法时很简单,只要单击、双击、拖动这些操作,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这些技能,可是他们练习的热情一点也不高,大多数同学都只是在那儿画、删除、再画,这种练习虽然学生也能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可是并不能让学生了解“自选图形”的作用。于是在设计这节课的练习时,我提出了一些任务,例如:用自选图形绘制数学几何中的图形,并标注;用自选图形绘制物理力学题目的附图并标注;用自选图形绘制组织结构图等等。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同时,既实践了多种自选图形的绘制方法,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同时又学习了学科知识,这样教学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操作就有了动力。
二、巧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好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坚实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入”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使它能够起到“激趣”的作用,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教学。
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信息技术中不断涌现的各种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观察和调查发现许多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都是出于对信息技术的好奇而学的,作为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师,更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入新课,来缩短高中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乐学、好学。导入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问题式:您能利用表格信息加工处理自己的日常消费吗?您会利用信息技术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加工合成吗?诗歌诵读的背景音乐如何合成?……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热情进入新课中来,这样讲授学生就容易接受了。
三、鼓励“创新”,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尝试创新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宽松、探究、协作、创造性的氛围,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的意识,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敢于参与,敢于实践。比如在教学生制作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时,同学们面对功能如此强大的“Photoshop”软件,不知如何动手,基本上模仿多,自我创新的较少,制作出来的图像作品,没有新意,缺乏亮点,在操作实践过程中也很少出现同学之间的协作与讨论。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仔细观察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并让创作的学生说他的创作思路,让其他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鼓励大家一起去努力尝试。就这样,随着学习时间的累积,学生的思路逐渐开阔了并且愿意主动去尝试了。学生们在自主实践探究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协作、参与意识,体会到了努力尝试创新的乐趣。
四、多方位多角度互动,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当以引导代替传统的灌输,让学生自主学习。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高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但持久性差。课堂上如果讲授得过多,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就会在课堂上开小差,扰乱课堂纪律,进而影响教学。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多考虑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做到多方位多角度互动,即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在课堂中,学生有疑问可以与老师交流,寻求帮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体现协作;也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中去求知去实践。
五、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鼓励想、做、试,避免听、模、背,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教学中采用问答、游戏、竞赛等形式。比如在信息与信息特征课上,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辨别信息的特征,让他们去想一想,说一说,练一练,信息的特征到底有哪些呢?信息与信息技术是不是一回事?信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关系?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相应阶段特征辨别?等等,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之中,既学会了知识,又体验到了成功。
总之,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努力创造学习环境,以积极参与、学以致用为本,激发学习兴趣、多方位互动、鼓励创新为途径,激励学生主动去动手实践,大胆探究,小组协作,不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