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诱导教学法搞好体育课教学

作者: 马国武

摘 要:本文主要谈谈体育诱导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体育课中的运用,具体谈谈从语言、动作、同伴诱导等方面的诱导方法,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体育诱导教学法; 语言诱导; 动作诱导; 同伴诱导

中图分类号:G80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8-074-001

诱导一词在语言学、物理学、生理学等方面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体育教学中,诱导概念也远远超出了作为一种练习方法所具有的原始内涵,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更是一种教学艺术的体现。不同形式、不同场合下的诱导,将使学生获益匪浅。

一、采用语言诱导,激发练习欲望

语言诱导即语言的引导、劝诱、教导,是将要学习的技术动作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激发其练习的欲望,使技术动作在学生大脑中初步建立一个形象概念的过程。

1.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诱导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说学生首先要有学习知识、掌握本领的主观愿望,教师才能予以启发。如何使学生有“愤”、“悱”的内在要求,教师就应在教学方法上多作文章。在课的导入部分,如果能运用语言诱导,达到此目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在上第一次篮球课前,先讲一些关于美国NBA的比赛,乔丹漂亮的扣篮、神奇的妙传以及中国的姚明在火箭队的表现等情节,引导学生进入艺术欣赏的境界。那么学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学习兴趣将会越来越浓。

2.掌握动作概念时的诱导

讲解动作概念实际上是一种语言诱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通过语言描述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跳高教学中,可先给学生一个计算公式:腿长+弹跳力=跳高成绩。然后让其通过实际测量得出自己的理论跳高成绩。实践证明95%以上的学生,理论跳高成绩不仅超过了及格线,而且已经接近了良好甚至是优秀。学生从心理上对跳高的恐惧消失了,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去学习、练习,成绩自然会明显提高。总之,语言诱导要简明扼要、新颖有趣,掌握好运用的时机。

二、采用动作诱导刺激身体感知部位

为了掌握技术动作所采取的一系列过渡性练习叫诱导练习。利用诱导练习来掌握技术动作的过程叫动作诱导。它是利用在动作结构、肌肉用力顺序较相似简单的所学动作,来引导刺激学生的本体感受器,使其感知身体的空间位置、姿势以及身体各部位的运动,适用于掌握有一定技术难度的学习方法。

L.示范动作的诱导

讲解是对示范动作的说明,是对学习过程的诱导。示范是对讲解内容的直观体现,是对讲解动作的展示,是形象动作向具体动作转化的过程。示范结合讲解能够对动作的概念、方法做进一步的理解。二者彼此诱导,相互促进。因此,在这一过程,对示范动作的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能给人以优美的感觉,同时,要面向全体,注意示范的位置和示范的次数。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2.相关动作的诱导

相关动作是指与所学动作在结构、用力顺序等方面较相似的动作,它的特点是难度小,易完成,是所学动作的过渡性练习。如俯卧式跳高中的斜放横杆练习。此阶段练习应注意练习次数适当,掌握好运用的时机,要不断提出要求,提高难度,直到正确掌握动作。

3.慢动作模仿的诱导

慢动作的分解动作大多是简单的、熟悉的,慢动作模仿适用于初学某一技术动作(包括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且该技术动作有一定难度或学生协调性较差。为了使走步式跳远更形象地示范于学生,可采用双手悬垂于单杠上,两腿做走步式分解示范。

4.手把手的诱导

在学习或纠正某些协调性较高的动作时,可以手把手的牵拉、引导,使其完成动作。如在健美操练习中,正确的动作有时候要求协调性比较高。但在学生紧张时,一听到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动作,并且,一旦形成且难以纠正。此时如果能采用手把手的诱导练习,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动作诱导特别适合于学习协调性要求较高的动作,例如:舞蹈、韵律操、健美操等,运用时要少而精,并注意运用时机。

三、同伴诱导,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同伴诱导是指同伴在做练习中优美动作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刺激,从而产生一种向上的、追求努力完成功作的欲望。它对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勇于挑战困难等良好品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练习中,学生掌握动作有快慢之别、优劣之分,这种差别就形成了同伴间的相互影响,即同伴间的诱导,这种诱导有利有弊,教师要善于发现。鼓助差生不要气馁,继续努力。对于动作较好的学生,要不断提出要求,增加难度,防止骄傲自满。在动作练习一定时间后,要有意识地让动作较好的学生来做示范,这样不仅能增强本人自信心,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动作较差的其他同学的练习,带动其完成动作。

四、用时机捕捉法,抓住闪光点进行诱导

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地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而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

总之,在实践运用中,要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 生大胆练习,同时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加强安全措施,按照教学规律办事,尽可能防止盲目蛮干,提高课的质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