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育的几点思考
作者: 吴钧烽摘 要:如今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在各个地区的开设情况正在逐步走入正轨,作者在这几年的任教过程中,有以下两方面的感悟。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程; 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6-3315(2011)8-077-001
首先观念要转变,很多人至今仍认为现在的通用技术就是原来的劳动技术课,这是一个误区。二者有着实质上的区别。首先,课程目标上有差异,其次,教学内容有差异,再次,教学方式有差异,劳技课学生以模仿老师为主,学会相关的操作技巧,而通用技术课程是多样化的,不同的章节不同的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会有所不一样。
其次,如何开设好这门新兴课程。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变老师的观念;突出技术素养的养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就这几点谈一下我自己的观点: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1.创设情境
技术是为满足人类需求而产生,再生涩的技术原理都有它生动的应用之处。教学中可以从技术应用着手,通过巧妙的教学情境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讲到“技术的性质”中的技术的目的性,设计了两个活动穿线(穿线器),压核桃(核桃钳),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环节
如果将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等同于语言类、文史类学科一般以讲述、提问充满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下降。依据通用技术课的特点,设计相关讨论环节,让他们的思维碰撞出火花,在讨论中加深认识和理解,有时比老师直接讲授效果更好。
3.精心选择和制作各种教学资源
通用技术课教学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往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准备、制作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如技术产品、技术工具、图纸、图片等,还应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使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的教具和学具。
4.保持课堂节奏的紧凑、信息量的丰富、形式的新颖
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都在趋于成熟。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给高中学生以思维的挑战、能力的挑战,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好学。相反,节奏拖沓、内容贫乏、形式单一的技术课堂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教师的观念
1.课程观
教师对课程的价值和重要性的认识要到位。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一项非常正确的举措。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技术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能否比较好地达到新课程的目标,取决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否很好地把握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并依据课标做好落实工作。只有通用技术教师在思想上对课程的价值和重要性认识到位了,才可能在思想上主动重视通用技术课程标准。
2.课标观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都必须坚持一点,那就是一切通用技术教育活动都要以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为依据。课标既是课程实施的起点,又是课程实施的归宿。理论上讲,课标应该是指挥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翻阅,对照实践不断体会、加深领悟。比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选择怎么样的教材、案例,采取什么样的教法等等都应从课标出发去考虑。
3.技术素养观
普通教育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技术素养不仅仅是指使用技术,还包括理解技术、评价技术和管理技术。
4.创新观
技术的本质在于创新,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因此,两个必修模块的侧重点应该在设计的思想方法上。它的学习对学生创造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甚至对学生规划人生,实现自身价值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5.学生观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6.实践观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于实践的课程,脱离实践的空洞的通用技术教育不可能走远。
7.评价观
评价应以教育是否适合学生,是否完成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否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做好基础工作为标准。
三、突出技术素养的养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适时渗透,加强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靠训练,不能靠灌输,不能靠说教,而应当通过教育自觉而又自然地进行。通用技术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资源,通过优美的技术产品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感的陶冶,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如在讲述《常见结构的认识》里,自然界中,蜂窝、蜘蛛网、大树、动物的身体与器官等都有其特定的结构,这些形形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通过自然界中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摆脱了就自然界结构讲自然界的思维定势,以“自然界的结构与人”的独特视角,揭示了自然界的结构现象与人类的紧密关系,以及技术运用对自然界中结构的研究成果来服务人类、造福人类的研究目的,从而引导学生以人为核心思考技术所涉及到各方面的问题,建立技术上“以人为本”思维,深化对技术目的性的认识。
其次,利用通用技术中的内容载体,可以激发学生自尊自强,展示自身的闪光点,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素养,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如在讲述《设计的一般原则》时,举了一个反面案例——“卡王”,一种盗用别人无线上网资源的做法,带来了很多危害,比如像网络犯罪等,同时公安机关的侦破难度也会加大,引导学生设计一定要遵循道德原则。
2.应用发展,升华创新能力
技术因人而生,因人而变。人是技术目的,也是技术的动力。现代技术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技术具有两面性,如果人类不能把握自己,不能理性地看待技术,技术就可能被急功近利者所误用,被居心不良者所利用,技术就可能走向为人类造福的反面,就可能背离它的初衷。而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技术的两面性,教育学生要理性的看待技术,坚持“技术应当造福人类,应当以人为本的”的技术观,凸显技术的人文理念,渗透技术的人文素养。基于这种理念,学生的设计作品渗透了更多的创新能力。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路和做法。总而言之,通用技术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新设置的科目之一,在现阶段这门科的资源建设、设备配置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展开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者当前要思考和实践的主要任务。如何更好地实现通用技术的课程目标,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