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作者: 刘安娜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的传播,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使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中西文化差异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差异; 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8-080-001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的意识和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应用语言的保障。不管初级英语还是高级英语,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教学,而且要持之以恒。因此在英语学习中不仅仅是学习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渗透有关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的障碍
1.文化差异是实施文化教学的绊脚石
我国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对文化教学的重视不够。英语教学只是语言教学,只是一味地传授语音、词汇、语法,只强调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致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而犯“文化错误”。学生喜欢把英语和母语等同起来,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潜在障碍。那么作为英语教师就应不断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指导他们把握主要的文化差异。通过两种不同文化的对比,有意识地展示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比如:称呼、交谈内容、关心的方式、打电话的方式和谦虚的方式等等。
2.英语教育考试的导向性
我国现在的考试多半还是以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考查为主,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地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对其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却忽略了。初中英语教育更是如此。初中英语的语言知识量有限,能力也绝大部分在英语的听说读写上体现,考试也主要在听、读、写这上面,而文化涉及到的内容很少,在学生看来,这对成绩没有很大影响。不过这几年的考试试卷有很大的改变,英语国家文化知识方面涉及的量逐步加大,但是总体说来,还是有所欠缺。
3.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
作为国际化语言的英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作为传授英语知识的英语教师远远不够,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化素质的就更少了。农村学校经过英语专业训练的教师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是改行的。很多教师在教学上,只注意教那些考试要求的内容,实行汉语教学,甚至连基本的语言知识都有问题,就更别说具有高素质文化素养的教师。要想培养跨文化意识的人才就应该有较高的语言素质和较强的文化素养的英语教师。
二、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的策略
传统的外语教学往往将语言本身作为教学研究的对象,诸如句子的句法、词汇、词法等,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能够说出一些语法正确的句子,但是他们很难将他们学习的语言知识应用到社会交际之中,即应用于交际,也难以体现语言的得体性和可接受性。
1.通过教科书渗透文化意识
文化教学首先要立足于教材,尽可能多地从教材中挖掘文化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语言与文化同步传授给学生,要充分挖掘教材,顺势拓展,适时传播文化知识。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渗透了大量的文化意识,教师应该留心注意,找出影响语言有效传递的文化部分,密切结合语言知识同步传授。文化知识的强化更有利于对语言的掌握。现行英语教材中没有多余篇目涉及了英语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语篇的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2.通过课外读物渗透文化意识
熟悉有关文化知识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阅读有助于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背景。教师应该经常选一些介绍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短文进行训练。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了文化背景知识。
课余时间,我利用一些报刊,如《双语报》、《英语周报》和选取一些有关文化知识的文章,使他们开阔眼界,同时也给学生进行交际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3.通过课外活动渗透文化意识
英语第二课堂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演讲比赛、绕口令、英语单词接龙、英文歌曲比赛等,不但能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还能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使学生在身心愉快的环境下感受异国文化,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鉴赏能力。时下的学生对音乐很感兴趣,于是教他们学唱英文歌曲。学生疲劳时,让他们听一些难度不大的经典名曲,有时看看原声外国电影让他们感受一下异国文化和风情。
4.通过专题讨论渗透文化意识
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因此教师应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加强他们对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的了解,也锻炼他们在交际中运用文化知识的能力。如学了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后,就可以要求学生自己选取一国外名胜,先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有关名胜的资料(包括相关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然后让学生作为host进行讲解。在圣诞节时教师和学生谈论与圣诞节有关的知识内容;西方人的宗教信仰、圣诞节习俗、圣诞歌曲、庆祝活动等等。当然,除了上面谈到的旅游、节日期作为话题外,我们也可以把社交礼仪、环境、运动作为话题让学生参与。这些对学生的交际能力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自始至终结合语用、文化因素,把语言形式放到社会语用功能的背景下进行教学,就能使语言知识“活”起来,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用能力,并让学生养成在学习中深入思考、拓展思维的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