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习题课是开发学生智能的途径
作者: 仇冬梅摘 要:上好化工原理习题课是开发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其做法是:狠抓两个基本,多方培养能力,加强课堂实践,努力开发智能。
关键词:流体流动; 两个基本; 开发智能; 讨论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8-116-001
习题课是教学大纲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开发学生智能,我在习题课中做了一点粗浅的尝试。其基本思想是:狠抓两个基本,多方培养能力,加强课堂实践,努力开发智能。方法是讨论式,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讨论,让学生来解答问题。
一、狠抓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为开发学生智能打下基础
基本概念是教学的重点,习题课首先要配合讲课,使其得以巩固与提高;基本运算对化工原理教学是一项重要内容。我的做法是:
1.选题要有针对性
针对学生在学习与运用基本概念时所出现的某些错误看法与片面理解,选择相应的基本概念题,通过对该题的分析与讨论,分辨是非、巩固概念。例如在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中等压面的概念是解流体静力学问题的基础,很重要。构成等压面三个条件为:静止、连续与等高,三者缺一不可。但学生在解题时往往顾此失彼,因而无从着手或导致错误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我选了一道简单的概念题让学生讨论,结果收到如期的效果。
2.选题应能系统化
由于讲课中所介绍的基本概念大多是个别的,有时前后缺乏联系,而习题课是在讲课告一阶段后进行,因此有必要也有可能使个别的有关概念与计算联系起来。通过对同一类型概念的综合与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如在精馏章讲课中在介绍气、液相平衡关系时讲到几个基本概念;饱和蒸汽压、相平衡常数、挥发度和相对挥发度。也可用一道题把它们贯穿起来,加深学生对两个基本的理解和掌握。
3.提高与深化两个基本
为了更好地掌握两个基本,必须经过多方面的努力,习题课可以补充某些有关联的内容,使两个基本得到提高与深化。做到:在巩固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过程中巩固。
例如在传热中讲过冷凝器或冷却器的计算。但未讲冷凝冷却器的计算。而后者基本原理与前者相同,但在深度上有所差异。在习题课中就可介绍。又如在二元溶液精馏计算中对于理论塔板的求取,通常介绍塔顶为全凝器的。在习题课中可以讨论塔顶为分凝器的。
这样进行讨论可以扩大学生眼界,扩展学生思路,在提高中巩固两个基本。在习题课中狠抓两个基本,引导学生牢固掌握双基,可以达到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开发学生智能打下基础。为了开发学生智能还必须深入培养学生的两个能力。
二、多方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开发学生智能开辟途径
学生在较长的学习生涯中积累了许多的知识,这些知识只有付诸实践才是有价值的。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是使知识得以正确应用的保证,人们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打开通向智能宝库之路。我的做法是:
1.从理论联系实际着手
结合下厂实习或实验课所遇到的问题,追根问底,由现象到本质,上升到理论,同时也可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与解答实际问题。这是培养两个能力的一个方面。
例如下厂实习时常会到大气柜,有些气柜顶上还覆盖着许多重物,学习可能存在这样两个问题:气柜为什么能贮丰气体?气柜顶上的重物是干什么用的?可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明白了气柜贮气是因为有液封;而气柜顶上覆盖物是为了增加贮气量。自然地引出压强的概念与流体静力学方程式。
2.从解答疑难问题着手
所谓难题是相对的,对那些基本概念性强、综合程度高、思考不周容易出错的问题可算难题。对这类题,如果基本概念清楚,考虑问题全面,经细心分析后可以解答。在分析与解答难题的过程中,就逐步培养了两个能力。比如有这样一道题:同种流体以相同流速分别流经性质、大小和长度均相同的两条管路。其中一条为水平放置,另一条为垂直放置。两管路均装有U型液柱压差计。问两管路的压差计读数是否相等?见下图。
此题综合性强,涉及到概念与公式多,考虑不全面,会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根据流体静力学方程、柏努利方程与阻力计算式可证明,水平管的U型压差计读数既反映管路两端的压强差,又反映流体通过此管路中的摩擦阻力。而垂直管的U型压差计仅反映流体经过该管路的摩擦阻力,并不反映管路两端的压强差。由于上述两种情况下摩擦阻力相同,故两U型压差计读数相等,如果不深入思考,容易误认为两U型差计的读数均反映管路的压强差,由于两者压强差不同,以致得出错误的结论。
3.从分析总结解题结果着手
学生做作业,解答问题往往只要求答案对就行了,很少考虑为什么要做这道题,以及该题的演算结果说明什么问题。更谈不上分析、综合与推论相同类型的一些题的演算结果,从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性。习题课可从此着手,这样既对问题起深化与提高作用,又可培养学生的两个能力。
三、加强课堂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开发学生智能提供保证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这就要使学生明白习题课的必要性,它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因而要求学生在课前应充分准备,在课上要积极思索、大胆发言。
在讨论中,学生不应是回答问题的被动者,而应是讨论问题的主动者,学生不仅可以就教师所提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可以自己提出问题供大家讨论。
在讨论中,学生可以以讲课或教材为依据,也可以其他资料为根据,更提倡发挥学生个人的独创见解和论点。
通过习题课的实践,我体会到上习题课好比演戏,要使戏演的成功,就必须有好剧本、好导演和好演员。教师既是当然的“编剧”,取材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演出”效果。教师又是导演,对课堂“演出”起主导作用。学生则是“演员”,如何根据“导演”的提示并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使获得良好“演出”效果的保证。勤奋的演员在舞台演出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演戏能力。好学的学生也会在习题课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的两个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敏恒主编.化工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 丛德滋,方图南编.化工原理示例与练习,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116原版全文